宁波市贸促会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5年第81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美国:航运公司寻求对华解约以规避高额港口费 2025年9月8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一些全球最大的船舶运营商,包括集装箱航运公司和能源巨头,正寻求与中国解除租约,以避免在特朗普新规于10月生效后,因停靠美国港口而可能产生的数百万美元费用。全球范围内,各大航运公司尚有1000亿美元中国融资未偿。 早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4月18日公布将对中国所属与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计划,并在6个月后正式生效。据草案,港口费将按每净吨50美元起征,至2028年4月逐步升至140美元。 全球航运业非常依赖中国船舶,地中海航运未来订单的中国造船比例高达92%,马士基、达飞等欧洲航运巨头的中国造船占比也超50%。一旦针对中国制造收取“港口费”,所有航运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影响。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2. 德国:海上风电商Luxcara因安全政策弃用中国风机 2025年9月8日获悉,德国《商报》报道,德国海上风电项目运营商Luxcara宣布,将放弃原定使用的中国明阳智能风机,改为西门子能源设备。该决定源于项目在德国推进过程中引发的安全政策担忧。 该项目位于北海博尔库姆岛附近。Luxcara原计划安装16台中国产风机,但2025年3月,德国联邦国防军研究机构GIDS一份被媒体披露的报告警告称,中国产风机可能带来政治干预、传感器间谍活动、对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协议的潜在访问,以及能源供应中断等现实风险,并明确建议禁止使用。此后,基民盟、社民党和绿党的多名政治人物要求限制中国产设备进入德国关键能源项目。联邦网络局也在6月出台新规,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监管。 在欧洲市场,海上风机市场长期由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和通用电气等欧美企业主导。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欧洲令本土产业承压。Luxcara成为首个计划在欧洲项目中引入中国风机的企业,但自决定公开后遭广泛批评。尽管Luxcara多次强调风机的控制、服务和数据都将掌握在德国,并由欧洲厂商提供关键部件,但舆论压力显然影响了其最终选择。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3. 美国:政府批准在海底电缆供应链中排除中企 2025年9月8日获悉,日经中文网报道,美国政府近日批准对海底电缆管理规则的重大修订,明确禁止中国、俄罗斯、伊朗等被其视为“敌对国”的企业参与美国海底电缆业务及供应链。新规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推动,旨在强化数据基础设施的安全管控,预计将优先对日本、欧洲等盟国企业简化许可流程。 报道称,目前全球海底电缆市场90%的份额由日、美、法三国企业主导,剩余部分主要由中国华海通信技术(原华为旗下)等企业占据。华海通信在非洲、太平洋地区等地持续扩展业务,已成为日美欧企业重要竞争对手。根据新规,美国将原则上禁止与上述国家的海底电缆直接连接,并要求已获许可的企业全面排查供应链,排除中俄等国生产的电缆设备、中继装置及相关原材料。同时,美国政府将对“可信赖”的盟国企业——如日本NEC、美国SubCom及法国阿尔卡特海底网络——实施快速许可审批,力争将目前平均长达两年的审查时间大幅缩短。 海底电缆被美国政府视为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此次修规一方面旨在推动盟国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海底网络,另一方面则通过设置供应链壁垒,进一步遏制中国企业在全球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 【原文出处:日经中文网】 4. 巴西:土耳其投资人申请中止五矿集团在巴镍矿交易 2025年9月8日获悉,《圣保罗页报》报道,总部位于荷兰的Corex Holding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土耳其籍富翁Robert Yuksel Yildirim)日前分别向欧盟和巴西反垄断主管部门申请中止五矿集团对巴西镍矿的收购。 此前,五矿集团以5亿美元价格从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收购其在巴西罗阿尔托和尼克伦迪亚的镍矿及其他相关权益。这笔交易引发Corex Holding公司强烈不满,声称曾提出9亿美元收购报价,反遭拒绝。该公司已向欧盟和巴西反垄断机构申诉,指控该交易助长中国对镍供应的垄断。 Corex Holding公司称,若交易完成,中国企业将掌控全球至少六成镍的供应,严重威胁世界其他镍进口国的供应安全。鉴于镍在高端钢材、电池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美国、欧盟等均将其列为关键矿产,此案已引发美欧高度关注。此外,巴西钢铁工业协会已致函美政府有关部门,要求美方干预此项交易,阻止中方收购巴西镍矿。 【原文出处:《圣保罗页报》】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巴西:巴交通部与中交建会见探讨东西铁路领域合作 2025年9月8日获悉,巴西农业频道报道,巴西交通部铁道运输国务秘书莱昂纳多·里贝罗会见中国央企中交建公司代表,探讨对巴西铁路领域投资。 双方在会见中探讨了实施创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如将铁路项目与房地产项目相结合,打造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中交建通过参加巴西交通部举办的拍卖和路演,展示出该公司对巴西铁路的投资兴趣。 中交建表示密切关注Fico-Fiol走廊项目,希望提供技术和经济解决方案。Fico-Fiol走廊也称“东西大铁路”,是巴西联邦政府项目,旨在通过构造中西部一体化和东西部一体化,打造一条超过3900公里的出口走廊。该走廊将巴西西部和中西部产区与主要港口相连接,途径Mato Grosso、Goias和Bahia州。 【原文出处:巴西农业频道】 2. 巴基斯坦:计划为瓜港实施可靠的光伏发电解决方案 2025年9月8日获悉,巴基斯坦《商业纪录报》报道,巴基斯坦联邦海事部长安瓦尔表示,正在努力为瓜达尔港实施基于太阳能的解决方案。安瓦尔透露,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负责审查在瓜达尔实施太阳能发电的技术方面。此外,该委员会还将设计集成存储选项的太阳能配电系统,以确保包括瓜达尔港务局在内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能源供应。 安瓦尔还说,将建立基于太阳能的微电网,为水泵和海水淡化厂供电,同时还在考虑储能解决方案。该计划旨在通过利用本地电力资源实现自给自足,大幅减少瓜达尔港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该计划包括建立足够容量的大型太阳能电网,以满足全年的电力需求。 安瓦尔最后表示,瓜达尔太阳能计划预计将很快全面实施,这将有利于在瓜达尔自由区建立新工厂,并为瓜达尔国际机场提供电力。 【原文出处:巴基斯坦《商业纪录报》】 3. 委内瑞拉:协和新能源与委方签署20年石油开采协议 2025年9月8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协和新能源集团与委内瑞拉政府达成一项为期20年的石油开采合作协议,将投资逾10亿美元参与当地两座油矿的生产开发。根据协议,该集团计划于2026年底前实现日均原油产量6万桶的目标。 报道称,中国长期是委内瑞拉重要合作伙伴,目前采购量占委石油出口总量超过90%。此前中石油曾是委内瑞拉石油业主要投资者,此次合作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委内瑞拉石油领域的重要投资。委内瑞拉因受国际制裁影响,近年来外资引入困难。该国2020年出台反封锁法律,允许投资者通过运营商身份获取油田开采权,此次合作正是在此框架下达成。 报道称,此次民企的参与标志着中委能源合作呈现新态势,该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委内瑞拉石油产能,同时拓展中国企业的国际能源合作渠道。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4. 非洲:可再生能源行业呼吁各国推动生产本地化政策 2025年9月8日获悉,ecofin报道,截至2024年底,非洲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70吉瓦,增长势头强劲,但发展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缺乏本地制造业支撑。 光伏发电是部署最多的新能源形式,其中中国企业(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占据85%至90%的市场份额;印度企业在本土市场快速扩张,而欧洲厂商则日渐式微。风能方面,欧洲企业(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诺德克斯)仍占主导,但中国金风、明阳正凭借融资优势加速进入非洲市场。储能电池几乎完全被亚洲巨头垄断(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三星SDI、松下),市场份额超过95%。逆变器则由华为、阳光电源等中国厂商主导,欧洲厂商(SMA、Fronius)仅维持少量市场份额。 尽管项目成本下降、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非洲却仍没有本土光伏组件、风机、储能或逆变器生产基地。这种依赖导致进口成本高企,也限制了就业创造和产业链延伸。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非营利基金会RES4Africa多年来呼吁非洲各国推动本地化政策,建设自主制造能力,以降低外部依赖,并在能源转型中获取更长期、可持续的经济收益。 【原文出处:ecofin】 二、研究分析 1. 外交关系委员会:高关税将重创亚洲最小经济体 近日,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东南亚和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约书亚·库兰齐克(Joshua Kurlantzick)和研究助理安娜贝尔·里希特(Annabel Richter)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重创亚洲最小经济体并削弱美国影响力》一文中表示,当前白宫经济政策重点是达成协议、维持休战,或对世界大型经济体实施严厉惩罚。例如,白宫已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与此同时,特朗普近期宣布,中美就中国商品关税税率做出最终决定的期限将再次推迟90天。 媒体对美国与经济巨头的互动和大交易的关注掩盖了特朗普关税的另一个方面,即对亚洲最贫穷国家以及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征收高额关税有可能彻底摧毁本就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它们大多根本没有能力从美国购买更多商品。 例如,东南亚和大洋洲一些最贫穷的国家被征收10%至40%不等的关税,受影响的国家包括老挝、缅甸、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帝汶等。老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老挝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100美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而美国对老挝征收的关税高达40%。美国对老挝的贸易逆差不大,与美国对越南、日本或墨西哥等国的贸易逆差相比微不足道。老挝几乎没有什么大型企业或富人能够买得起美国高端消费品。 为什么像瑙鲁、斐济这样的太平洋小岛国要面临15%的关税?作者认为,高关税不仅有可能摧毁这些经济体,还会损害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 【原文出处:外交关系委员会】 2. 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的“城市采矿”战略 近日,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副研究员Takahiro Kamisuna在《日本的“城市采矿”与经济安全》一文中指出,日本持续加强关键矿产的冶炼能力,并推动回收领域的国际合作。该战略的核心是“城市采矿”——这一概念由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提出,意指从城市废弃物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近二十年来,日本始终处于全球“城市采矿”实践的前沿。 对日本而言,城市采矿有助于应对关键矿产领域的两个战略性问题:其一,降低对进口关键矿产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其二,相较于传统采矿,城市采矿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因为冶炼回收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低于处理原矿。尽管日本本土矿产资源匮乏,但其在从电子设备等城市矿山中回收关键矿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确保冶炼能力已成为日本经济安全政策的一个重点。 日本还积极推动其“城市采矿”模式的国际化,以实现关键矿产来源的多元化。2023年,日本政府启动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东盟成员国的技术与法律支持,旨在协助这些国家收集和拆解电子设备以提取关键矿产。此外,日本不断深化与欧洲在关键矿产回收方面的技术合作。2023年7月,日本与欧盟宣布建立“竞争力联盟”,其中一项重点正是在关键矿产与回收领域开展合作。 总之,日本的城市采矿战略最初聚焦于国内资源循环,如今已扩展为一项地缘经济工具。这一实践也为其他国家加强自身经济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鉴。 【原文出处:国际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