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贸促会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5年第75期








(一)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1、美国对瓷砖作出第一次反补贴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8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瓷砖(Ceramic Tile)作出第一次反补贴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若取消本案现行的反补贴税,将导致中国涉案产品的补贴以358.81%的税率继续或再度发生。
2、美国对碳钢合金盘条作出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8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碳钢合金盘条作出第二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将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以110.25%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
3、阿根廷对华鞋类产品启动反倾销情势变迁复审调查
2025年8月21日,阿根廷经济部发布2025年第1206号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产品启动反倾销情势变迁复审调查。涉案产品由天然或合成材料鞋面和鞋底制成,适用于日常、社交或运动的男鞋、女鞋及童鞋,涉及南共市税号6401.10.00、6401.92.00、6401.99.10、6401.99.90、6402.19.00、6402.20.00、6402.91.10、6402.91.90、6402.99.10、6402.99.90、6403.19.00、6403.20.00、6403.40.00、6403.51.10、6403.51.90、6403.59.10、6403.59.90、6403.91.10、6403.91.90、6403.99.10、6403.99.90、6404.11.00、6404.19.00、6404.20.00、6405.10.10、6405.10.20、6405.10.90、6405.20.00和6405.90.00项下的产品,但不包括税号6401至6405项下的矫形鞋,以及税号6402.12和6403.12项下用于滑雪橇或滑雪板的鞋。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措施持续有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4、墨西哥对华聚酯短纤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8月21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作出反倾销第一次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0.46美元/千克反倾销税。涉案产品为纤维密度大于1旦尼尔、小于等于3.2旦尼尔,韧性小于6.9克/旦尼尔的聚酯短纤,但不包括染色纤维(包括黑色)及低熔点或硅化纤维。涉案产品的TIGIE税号为5503.20.99。措施自2024年7月2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5、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木制橱柜和浴室柜及其零部件第一次双反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
2025年8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木制橱柜和浴室柜及其零部件作出第一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继续有效。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小额豁免”暂停前多国停发美国包裹
8月29日起,美国将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全球多国邮政宣布暂停向美国邮递包裹。美媒称,这不仅给全球物流运输带来混乱,还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无法及时收到包裹,甚至可能需承担80美元或更高的关税。各国邮政公司纷纷表示,目前美国海关政策不明,给全球物流带来“重大影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取消“小额豁免”的做法“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短期来看美国消费者将受到冲击,长期来看,加征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并进一步影响美国经济。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小额豁免”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微不足道的事物”。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小额包裹实行关税豁免。1993年美国政府将关税起征点调整为200美元,2016年奥巴马执政期间,又将起征点提升至800美元。美国政府今年5月终止了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小额豁免”政策,7月又宣布从8月29日起,将这一政策扩展至所有国家,这意味着寄往美国的大多数小额包裹将被征收关税。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作为一项重要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小额豁免”在美国运行了近1个世纪,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并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量生活成本。美国政府取消这项政策,并全面加征关税,归根到底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过去10余年,运往美国的“小额豁免”包裹数量和总价值都显著增加。2015年进入美国的“小额豁免”包裹数量约1.39亿件,2024年增加到超13.6亿件。霍建国说,“小额豁免”包裹爆发式增长折射出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大量包裹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邮递给美国消费者,让其享受到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红利。
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学者发表的论文,美国最贫困地区的跨境直邮消费中有73%属于“小额豁免”,每年帮消费者节省约110亿至130亿美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曾表示,跨境电商具有效率高、到货快、费用低的独特优势,是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美国对小额包裹关税政策进行破坏性调整,将严重影响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2、土耳其、欧盟、美国、印度、印尼……中国纺织化纤领域已成反倾销调查重灾区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至另一国市场的行为。中国的纺织化纤领域已经成为了被海外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
反倾销成贸易摩擦新手段。根据2025年7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the Ad Hoc Coalition of European Producers of Yarnsof Polyamide于2025年6月16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酰胺纱线(Yarns of Polyamide)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就在不久以前,土耳其也对来自中国的纱线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1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7号公告称,应土耳其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的人造及合成短纤维纱线和缝纫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近年来,反规避调查逐渐成为贸易摩擦的新手段。反规避调查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和扩展,其目的是防止被调查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规避反倾销税。2019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领域共遭遇14起反规避调查,其中11起由土耳其发起、2起由印度发起、1起由秘鲁发起。这些调查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泛,包括人造及合成纤维短纤纱线和缝纫线、合成纤维长丝纱线的机织物、合成及人造纤维短纤机织物、聚氨基甲酸酯浸渍的纺织品、聚氨酯制合成革与人造革、聚酯高强力纱、渔网等产品。
纺织化纤行业成反倾销重灾区。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分析,去年,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呈现诸多特点。首先,案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涉案产品范围广。2024年纺织服装行业共遭遇25起贸易摩擦案件,同比上升14%;涉案金额达16.3亿美元,同比上升26%。涉案产品从合成纤维等纺织原料到服装等成衣制品,覆盖了供应链的上下游。
其次,化纤类产品成为贸易救济调查重灾区。化纤类产品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原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如强度大、耐磨性好、易洗涤等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国外化纤企业贸易保护意识的增强,化纤产品成为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在2024年纺织服装领域的25起贸易摩擦案件中,近半数涉及化纤类产品,土耳其、美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等国家是主要的发起国,其中土耳其启动了6起调查,美国启动了4起,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墨西哥各启动2起,巴西启动了4起。
再次,同类产品遭遇多国多起调查,贸易摩擦国际传导性凸显。一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或竞争对手企业的效仿。比如,自2005年以来,尼龙长丝纱线产品共遭遇来自印度、巴西、土耳其3个国家的10次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合计约4.4亿美元。
反倾销事件为何频发?为何这些年会出现这么多针对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的反倾销行为呢?一方面,近些年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消费市场角度,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率先对全球发起贸易战,导致全球多年来维持的自由贸易默契被打破,不少国家开始较为明目张胆地打起了地方保护的主意;而从生产角度,随着近些年中国纺织产能外移,海外产能逐渐兴起,不少国家变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者,有保护本国产能的需求,尤其是纺织企业作为建立一国工业流程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往往也是最先受到地方保护的冲击。
另一方面,最近这些年,中国纺织品乃至上游原料的价格确实有些太低了,不仅国外觉得低,就连本国的纺织企业也觉得低,但是这些年产能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需求增加的速度,纺织企业为了不至于积累过多库存,很多时候已经从以赚钱为目的,变成以卖货为目的,根本就考虑不到利润了,这么低的价格,海外很多刚刚建立起来的纺织工业根本没有竞争的可能性,甚至低于理论成本,这也给其他国家留下了反倾销的借口。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参考消息网、宁波市服装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