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贸促会“一带一路”境外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每周信息总第65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斯里兰卡:因涉嫌税务欺诈扣留近千辆比亚迪汽车 2025年8月11日获悉,《斯里兰卡卫报》报道,斯里兰卡海关发现比亚迪申报的用于计税的汽车电机功率存在差异,决定扣留近1000辆中国产比亚迪电动汽车。这涉及本月初抵达斯里兰卡的6批比亚迪电动汽车。 虽然相关的报关文件显示电机功率为100千瓦,但有关部门怀疑车辆实际配备的是150千瓦的电机。这一巨大差异直接影响进口关税,一辆100千瓦电动汽车的税费为240万卢比,而150千瓦电动汽车的税费为540万卢比,每辆车可能产生高达300万卢比的税差。如果确实少报税,那么进口商和消费者可能面临巨大财务负担。 对此,斯里兰卡官员表示,问题在于该国税收规则过时且含糊,未考虑电机输出功率的差异问题。 【原文出处:《斯里兰卡卫报》】 2. 俄罗斯:技术监管部门因安全问题禁止进口中国卡车 2025年8月11日获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表示,根据检查结果,该部门决定禁止中国东风、福田、一汽和汕德卡品牌一系列型号卡车和底盘对俄出口和在俄销售。 被禁止的车型包括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一汽CA4250和CA4180、汕德卡ZZHS、福田M4L、东风DFH5200B、福田H5、一汽JH6-B 8X4卡车。 据悉,本次发布禁令的原因是上述车型违反保障司机和其他行驶人员安全及健康的必需要求。比如,刹车系统能效、行驶汽车声级、车管所检验和紧急呼救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俄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向上述品牌的官方代表处下达一系列整改要求。 【原文出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 巴西:35%关税提前启动,进口电动车散件政策遭突变 2025年8月11日获悉,巴西《环球报》报道,巴西11个部委组成的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Camex)日前召开特别会议,探讨进口关税相关措施。该会议决定,将对进口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关税上调时间表提前一年半实施,以部分回应巴西国家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向政府提出的诉求。 根据最新决定,自2027年1月起,以散件形式进口的电动汽车与混动汽车都将开始缴纳35%的进口关税。而原本这一税率应从2028年7月起正式开始执行。作为交换,Gecex-Camex还决定对以CKD(全散装件)和SKD(半散装件)形式进口的车辆给予总额达4.63亿美元、期限为6个月的免关税进口配额。 早前,巴西政府拟探讨的全套进口汽车零部件降税措施,已在该国本土汽车行业引发强烈反对。 【原文出处:巴西《环球报》】 4. 欧洲:2024年进入中东欧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下降 2025年8月11日获悉,据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wiiw)最新报告显示,中欧、东欧及东南欧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已降至近五年来最低水平。上述下降反映出,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与经济格局重塑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正持续减弱。报告作者、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奥尔加·平迪尤克(Olga Pindyuk)警告称,从长远看,该地区作为西欧供应方、依赖外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将走到尽头。 2024年流入该地区的FDI总额较上年下降约25%,从约1000亿欧元降至略高于750亿欧元。此次下滑几乎波及该地区所有欧盟成员国,其中波兰FDI锐减48%,罗马尼亚也下降了15%。 尽管中国对该地区新项目的资本承诺大幅减少近50%,但依然是该地区新宣布投资项目的最大来源国。过去一年,中国企业承诺投资约112亿欧元,略高于德国,但该数值已大幅低于此前的高点。 【原文出处: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wiiw)】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保加利亚:标普与惠誉提升保国主权信用评级至BBB+ 2025年8月11日获悉,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和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日前均发布报告,将保加利亚的长期外币和本币主权信用评级上调一级至“BBB+”,评级展望为稳定。据悉,此次评级调整是在其正常评级日程之外作出的,主因是保加利亚已获得最终批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 标普在声明中表示:“保加利亚将受益于欧洲央行可信的货币政策以及欧元区成熟的资本市场,外汇风险将显著降低。”惠誉则表示,其最新信用评级已将保加利亚即将成为欧元区成员国的预期纳入考量。 截至目前,穆迪(Moody’s)尚未就保加利亚正式获批加入欧元区调整其信用评级,但已将其主权信用评级定为“Baa1”,展望稳定。该评级在穆迪体系中等同于标普和惠誉的“BBB+”评级。 【原文出处:标普全球评级、惠誉评级】 2.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启用Ahl Loghlam皮革纺织工业园 2025年8月11日获悉,摩洛哥《晨报》报道,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宣布启用Ahl Loghlam工业园,该园区将重点发展皮革与纺织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这是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直接主导建设的首个工业园项目,致力于打造无污染、综合化且交通便利的新型工业区。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2500万美元,占地面积10公顷,园区规划建设50个标准化工业厂房和40个待开发地块,全部采用租赁运营模式。其中,现成厂房租金为每平方米3.7美元,面积从500至914平方米不等;待建地块租金为每平方米0.6美元,面积介于579至1021平方米之间。灵活的租赁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入驻门槛,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投产。 该园区将通过引入注重产品质量、生产环保和供应链可追溯性的优质企业,推动皮革纺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该工业园的建成投运,标志着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710公顷工业用地开发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将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动能。 【原文出处:摩洛哥《晨报》】 3. 罗马尼亚:企业将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视为战略重点 2025年8月11日获悉,欧盟“商业周刊”报道,罗马尼亚企业日益将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视为提升运营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工具。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自动化与机器人投资正由“选择项”转变为“必选项”。 根据安永(EY)发布的《罗马尼亚新兴技术投资研究》显示,约21.3%的受访企业已部署机器人或自动化解决方案,28.1%处于应用采纳阶段,另有29.2%正处于规划与测试期。数据表明,尽管全面铺开仍需时日,但罗马尼亚企业在该领域的战略认知和实施意愿已具备相当基础。 罗马尼亚企业正在接近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的关键跃迁期。尽管目前其实施仍以小规模为主,但伴随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实际部署阶段,该国制造业正面临重要的转型契机。若该国希望保持其在区域和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企业亟需在战略层面推动自动化集成,从而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实现效率提升、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突破。 【原文出处:欧盟“商业周刊”网站】 4. 斯洛伐克:VTOL氢能飞行器项目获欧盟支持与市场关注 2025年8月11日获悉,斯洛伐克通讯社(TASR)报道,斯洛伐克东部的一批工程师正在研发一款具备垂直起降(VTOL)能力的氢能源飞行器,该项目被认为有望成为欧洲最具创新性的绿色交通解决方案之一。 作为欧盟旗舰级清洁出行项目之一,其由专注于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的斯洛伐克企业 Tomark Proton 牵头实施。该项为期六年的计划总预算为6480万欧元。该项目不仅聚焦于飞行器的开发,还将同步推进应用于航空及其他交通领域的轻质、可回收氢气储罐与控制阀门的设计与认证。 虽然项目起步于斯洛伐克本土,但H2 VTOL原型机已在欧洲及中东地区得到关注。目前,Tomark Proton 正与宝马(BMW)、Neuman & Esser、HDF Energy、EVO 以及 Skeleton Technologies 等多家国际企业开展合作。 【原文出处:斯洛伐克通讯社(TASR)】 二、研究分析 1. PIIE:美国关税政策是否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近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高级研究员艾伦·沃尔夫(Alan Wm. Wolff)在《美国关税政策是否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一文中表示,全球经济需要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其最低要求是关税透明、固定且受合同约束,并且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争端解决程序。此外,该体系需要互惠和非歧视待遇。这些要素显然至关重要。 目前,美国完全无视任何适用于其行为的规则。它随意征收关税,并要求所有国家做出无偿的贸易让步。它也尚未提出一套新的世界贸易治理规则。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提高关税及相关不确定性会产生经济成本,但这些成本何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通胀或产品供应尚无定论。 特朗普选择征收的关税可能会对美国在全球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但世界其他国家正在进行调整,它们不是改变全球规则,而是探索能否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这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因为世界其他国家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7%。 其他贸易国未效仿美国,广泛威胁要提高关税。也没有任何国家放弃对世贸组织管理的世界贸易体系的支持。各国领导人和贸易部长在其公开声明和官方通讯中强调,他们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并致力于改进该体系。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依赖美国的领导来塑造世界贸易体系的规则。而如今,这项任务落到了其他国家身上。 【原文出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 2. ITIF:美国需要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 近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数据创新中心谷歌政策研究员Seung Yeon (Sunny) Lee在《联邦政府若不采取暂停措施,美国人工智能政策将会进一步分化》一文中表示,美国国会反对联邦政府暂停州级人工智能监管的决定错失良机。若不暂停,美国将继续面对各州各自立法的混乱局面,而这些法律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给企业带来负担,并阻碍创新。 2025年美国国内出台的几项州级人工智能法案凸显这种杂乱无章的后果。总的来说,这些法律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人工智能法律涌现,涵盖范围广泛,且各法律并不一致,将会对国家产生影响。问题不在于人工智能的监管,而在于许多州的法律在内容、范围和一致性上差异巨大,难以推广到国家层面。 各州的监管框架也直接威胁着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例如,中国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等中央级机构发布的集中式标准在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中国的做法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它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规则手册,而不像美国那样,开发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州级规则。 美国联邦政府暂停州级人工智能法律的制定或许有助于避免这一结果。美国需要一种统一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法,以促进创新,并在各州之间建立清晰的监管体系。 【原文出处: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