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企业对特定移动蜂窝通信设备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7月3日,韩国Pantech Corporation泛泰集团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移动蜂窝通信设备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2、美国对铁钒合金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和南非的铁钒合金(Ferrovanadium)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和南非的铁钒合金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7月31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9月10日就该案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3、美国对碳酸钡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碳酸钡(Barium Carbonate)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的碳酸钡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7月31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9月10日就该案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4、美国对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的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7月31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9月10日就该案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5、美国对薄壁矩形钢管发起第三次双反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的薄壁矩形钢管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对进口自中国的薄壁矩形钢管发起第三次反补贴日落复审立案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上述涉案产品发起第三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利益相关方应于2025年7月31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回复意见,并最晚于2025年9月10日就该案回复意见的充分性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评述意见。
6、巴西对涉华热轧不锈钢板卷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30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2025年第50号公告称,应巴西生产商Aperam Inox América do Sul S.A.于2024年10月31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热轧不锈钢板卷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2024年6月,损害调查期为2019年7月~2024年6月。涉案产品为厚度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50.8毫米的热轧不锈钢板卷,涉及南共市税号7219.11.00、 7219.12.00、7219.13.00、7219.14.00、7219.21.00、7219.22.00、7219.23.00、7219.24.00、7220.11.00、7220.12.20和7220.12.90项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7、巴西对华装饰纸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30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2025年第51号公告称,应巴西生产商于2024年10月31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装饰纸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2024年6月,损害调查期为2019年7月~2024年6月。涉案产品为无涂层、非印刷、未浸渍,宽度大于等于125厘米,克重介于50~150克/平方米的装饰纸卷,涉及南共市税号4805.91.00项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8、欧亚经济联盟对涉华铝带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年6月30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发布第2025/444/AD28R2号公告称,应欧亚经济联盟行业协会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和阿塞拜疆的铝带启动反倾销第一次日落复审调查。本案涉及欧亚经济联盟税号7606 11 910 0、7606 12 200 3、7606 12 200 8、7606 12 920 3和7606 12 920 8项下的产品。
9、印度对华4-溴甲基-2’-氰基联苯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6月30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4-溴甲基-2’-氰基联苯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9269000、29339990、29332990、29420090和29152990项下的产品。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12个月),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以及倾销调查期。
10、印度对涉华数字胶印印版征收反补贴税
2025年6月27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05/2025-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5年3月28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数字胶印印版作出的反补贴终裁建议以及2025年6月12日和2025年6月26日作出的反补贴终裁修改建议,决定自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8442.50、3701.3000、3704.0090、3705.0000、7606.1190、7606.9190和7606.9290项下的产品,用于特殊材料(例如信用卡,安全卡等)及非纸上印刷的无水胶印CTP版不在本案征税范围。鉴于印度已经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数字胶印印版[参见2024年12月26日印度财政部第28/2024-Customs(ADD)通报]征收了反倾销税。
11、美国对中国产三合一儿童椅实施召回
2025年6月26日,美国CPSC宣布对中国产三合一儿童椅实施召回。
此次召回的产品为Peg Perego Tatamia三合一儿童椅。产品可以转换成躺椅、高脚椅、无动力婴儿秋千,灰色,型号为IMTATANA01BL73。
产品不符合婴儿睡眠产品规则和婴儿安全睡眠法案,倾斜角度大于10度,存在窒息风险。此外,产品也不符合强制性警告要求。
此次召回的产品于2022年11月-2025年1月在美国销售,售出约950件,售价约为450美元。
截至目前,未有事故和人员伤亡报告。
CPSC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并联系Peg Perego以获得全额退款。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关税影响下 美国亚马逊中国商品的涨价速度已超通胀率
分析公司DataWeave对1400种不同产品的分析显示,美国亚马逊网站上销售的中国制造商品价格上涨速度已超过美国整体通胀率,表明关税开始冲击美国消费者。
路透社报道称,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售美1400余种中国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上涨2.6%,超过美国截至5月的核心商品通胀率,且5月起涨价加速,显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影响消费者。
报道指出,美国联邦数据与DataWeave的研究均表明,随着关税对价格的压力显现,过去数月商品成本呈上升趋势。
2、孟加拉央行新规解析:银行不再“兜底”付款,中国出口企业须警惕风险
据TBS NEWS报道,孟加拉银行(BB)6月24日发布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在通过销售或采购合同进行的进口业务中,无需承担付款相关的财务责任。这意味着银行仅是处理付款流程的执行者,付款的资金和最终责任完全落在进口商(孟加拉买家)身上。
这项政策显著提升了中国出口企业向孟加拉出口的收汇风险,切不可掉以轻心。
1.最根本风险:银行付款保证消失
风险本质:
成功收款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银行的信用和付款承诺,而是孟加拉进口商自身的支付能力和诚信。
潜在危机:
(1)货物发出后买方无力支付/破产:即使单据完全合规,银行也无责任代付。
(2)进口商资金链断裂:如买方资金未及时到位,银行直接拒付。
(3)进口商恶意拖延/挑剔单据:寻找不符点以拖延支付甚至拒绝付款,即使单据实际无误。
(4)孟加拉外汇管制风险:央行政策变化可能导致进口商无法获批购汇支付。
2.交易意愿波动:短期提振,长期存疑
利好可能:
政策短期内或刺激更多银行开立此类LC,方便一些中孟客户使用该类合同流程,交易机会增多。
潜在瓶颈:
(1)银行缺乏动力:新规虽免除责任,但银行仍认为这类业务“无利可图”,开放程度存疑。
(2)买方信用门槛:银行可能更谨慎地挑选财务实力强的进口商才愿开证,导致部分孟加拉买家难以获得开证支持。
(3)中国企业的避险心态:风险大增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商不愿接受此类支付方式。
3.合同谈判格局变化:中国卖方议价能力面临挑战
进口商可能诉求:
凭借“更快开证”、“更灵活条款”等优势(虽然风险转移给了卖方),要求更低价格或更宽松的贸易条件。
中国出口商应对:
务必保持清醒认识,不能以牺牲收汇安全换取订单。必须将“银行担保缺失”带来的风险纳入定价和商务谈判考量。
3、全球稳定币布局提速 合规应用需推动有效监管
近期,在政策试点与企业布局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稳定币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引发业界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纷纷发声,认为虽然科技引领的金融业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对于稳定币的应用,强调必须在央行支撑、监管部门不断完善规则和避免引发市场震荡的前提下逐步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在关注即将到来的稳定币热潮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风险规避,适度有效的监管很有必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亚太地区兴起的数字货币支付等新现象具有巨大潜力。数字支付让跨境支付和普惠金融成为现实,代币化、区块链等技术也给金融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李波表示,全球金融体系在支持贸易投资和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的技术会带来变化和机遇,这对全球货币体系非常重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都在踊跃实践。公共部门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等方面的实践,私营部门进行加密货币和稳定币方面的实践。
不过,李波同时表示,稳定币的发展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对稳定币实施有效的监管。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关于稳定币的实践探索和监管尝试,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且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更多共识。
国际清算银行的年度经济报告说,稳定币具有三大缺陷:一是缺乏像央行货币那样的国家信用背书;二是缺乏针对非法使用的足够的防范措施;三是没有生成贷款的资金灵活性。
由于稳定币在数字货币领域具有更“锚定”传统货币的特殊性,业界认为相关监管应形成更加系统化的保障规则。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宁波市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协会、宁波市科技创新协会、宁波市皮革行业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