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事务 >> 预警信息
返回

宁波市贸促会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5年第64期

发布日期:2025-07-23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FFFFF FFF2E2 FDE6E0 FAFBE6 F3FFE1 EAEAEF E9EBFE DAFAFE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马来西亚:在美国施压后加强对美制AI芯片进出口管控

2025年7月21日获悉,《华尔街日报》报道,为弥补监管漏洞并防止潜在的非法贸易,马来西亚近期宣布,将对所有来自美国的高性能AI芯片实施进出口许可制度。早前,为了打击涉嫌通过东南亚国家走私半导体到中国,特朗普政府计划限制AI芯片向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

自2022年起,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制程AI芯片,但据6月的报道称,中国公司正利用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第三国转运受限芯片以规避美国芯片管制。美国近期向马来西亚等多国发出关税警告,强调将打击转口贸易行为。马来西亚输美商品已面临25%关税,而借道马来西亚规避更高关税的第三国商品税率更严。类似限制条款此前已出现在美国与越南的协议中。

马来西亚政府声明强调“不会容忍其司法管辖权被滥用于非法贸易活动”。作为新兴数据中心枢纽,马来西亚吸引了微软、谷歌和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投资,但也因此面临更多地缘政治审查。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意在避免马来西亚成为半导体出口管制的针对目标。

【原文出处:《华尔街日报》】

2. 美国:美国防部与本土唯一稀土矿商高价采购稀土

2025年7月21日获悉,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与本土唯一稀土矿商MP Materials签署协议,承诺为其提供每公斤110美元的收购价,远高于目前中国设定的市场价格,大约63美元。

美国国防部的举措意在推动本土产业发展,为西方稀土矿商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稀土是制造电动车、电风扇涡轮和军事设备如无人机的重要原材料。MP Materials将在德州建成磁体生产厂,并计划将年产量提升至1万吨,基本满足美国国内需求。

该协议也让其他矿企感到机会。在智利和巴西开发稀土资源的Aclara Resources称,这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战略路径”。尽管该机制可能会推高全球价格,增加汽车制造等下游行业的成本,但分析人士认为,其将为整个西方稀土供应链奠定价格基准。

在美中贸易紧张局势下,西方国家正急于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专家表示,未来十年全球对稀土磁体的需求将翻倍,美国年增速将达17%。

【原文出处:路透社】

3. 欧盟:欧洲议会通过一项涉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决议

2025年7月17日获悉,欧盟官网消息,欧洲议会日前通过一项决议,表达了对中国管控关键原材料稀土元素和磁铁出口的关切,称对中国要求出口许可证申请人披露敏感数据深感担忧。

该决议以欧洲议会议员523票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获得通过,称中国的行动毫无道理,且鉴于中国的准垄断地位,其意图是强制性的。欧洲议会议员强调,欧盟需要识别、落实并加强其在关键商品和技术方面相对于中国的关键优势领域。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必须加快实施《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确保欧盟拥有安全、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原材料获取渠道。

该决议还强调欧盟启动国内采矿项目的必要性,并呼吁欧盟委员会及其成员国评估稀土元素的最低战略库存水平,与符合高可持续性和人权标准的国家建立原材料双边伙伴关系。

据悉,欧盟将在未来可能举行的中欧峰会上阐明这些担忧及其对全球供应链的更广泛影响的重要性。

【原文出处:欧盟官网】

4. 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绕过中国关键矿物出口禁令

2025年7月17日获悉,路透社报道,根据海关与航运记录,自2024年中国禁止向美国出口关键金属以来,大量用于电池、芯片和阻燃剂的锑涌入美国,主要来自泰国和墨西哥。具体而言,贸易数据显示,美国对这些受限矿产的进口正通过第三国转运。三位行业专家证实了上述判断,其中包括两位美国企业高管,他们表示近几个月仍设法从中国获得了受限矿产。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至2025年4月间,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了3834吨锑氧化物,几乎超过前3年的总和。同时,根据中国截至今年5月的海关数据,泰国和墨西哥跃升为中国锑出口的前三大市场,而2023年,两国尚未进入前十。

据咨询公司RFC Ambrian称,泰国和墨西哥各自仅有一家锑冶炼厂,其中墨西哥的冶炼厂直到今年4月才重新投产。两国几乎不生产锑矿。数字化运输审查平台Publican表示,虽然贸易数据不能识别涉事公司,但“转运的证据非常明显,而且模式十分一致”。

路透社称航运记录显示中国锑生产商扬森化工在泰国的子公司泰国联合石化(Thai Unipet Industries)近几个月频繁向美国发货。2023年12月至2025年5月,该公司至少从泰国向美国出口3366吨锑产品,是前一年同期的约27倍。提单记录列出了货物内容、涉及方以及始发和接收港口,但并不一定披露原始材料的产地,也未明确表明存在转运行为。

【原文出处:路透社】

5. 印度:投2.9亿美元推动稀土磁体国产以降低对华依赖

2025年7月17日获悉,彭博社报道,印度政府拟推出一项总额高达250亿卢比(约合2.9亿美元)的激励计划,旨在支持私营企业在本土生产稀土永磁体,以降低对中国在电动车和风力发电等关键产业链上的依赖。

据悉,该计划有两年准备期,拟支持3至4家大型企业,在7年内利用本地开采的钕镨(NdPr)原料生产约4000吨高性能磁体,并在制造启动后的五年内逐步发放补贴。

知情人士透露,包括韦丹塔集团、JSW集团以及电动车牵引电机制造商Sona BLW Precision Forgings Ltd.等企业已对该计划表达浓厚兴趣。韦丹塔集团发言人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稀土磁体在绿色技术中的战略地位,认为这类关键矿产“正迅速成为全球影响力的新杠杆”。Sona BLW首席执行官Vivek Vikram Singh指出,本地化生产磁体有助于增强公司电机产品的供应链韧性,并透露公司可能寻求技术合作伙伴以推动相关研发。

尽管该计划契合全球加速关键矿产多元化的趋势,但其面临预算有限、建设周期长以及技术仍依赖中国等多重挑战。

【原文出处:彭博社】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美国:特朗普放宽对华芯片管制,引发“中美谈判”猜测

2025年7月21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决定放宽对英伟达(Nvidia)和超微(AMD)公司部分面向中国市场AI芯片的出口限制,引发市场对中美可能进行“技术交易”的猜测。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允许英伟达恢复出口H20芯片的原因,是希望让中国开发者“对美国技术上瘾”,但强调不会出售“最先进的产品”。

彭博援引前奥巴马政府官员、现任投资人许凯文(Kevin Xu)称,从半导体制造设备、稀土、AI芯片,到市场准入,各类筹码都可能纳入中美“技术交易”讨论范围。尽管距离解除大部分对华限制仍有距离,但特朗普政府近期已在日内瓦与伦敦的谈判中,同意在中方提供稀土磁体基础上,降低关税并放宽出口限制。

此外,双方高层外交互动频繁,美财政部长贝森特预计将在数周内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会面,可能延后原定8月12日恢复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

【原文出处:彭博社】

2. 荷兰:半导体设备产业链企业正迁往马来西亚与新加坡

2025年7月21日获悉,荷兰TECHZINE网报道,受半导体行业预期增长的推动,荷兰智慧港(Brainport)的相关公司正在东南亚大力投资。

威特立创能集团(VDL ETG)声称正在推行“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全球增长战略”,经过近期扩建,VDL ETG在新加坡拥有4.7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最近还在新加坡和越南开设新工厂;Neways电子国际集团于5月在马来西亚开设新工厂。NTS集团、福根集团(Frencken)和KMWE等区域性企业也在扩大其在该地区的生产能力。浦卓科技(Prodrive Technologies)也在探索在该地区设立工厂或进行收购的可能性。Neways被迫将部分包含美国零部件的模块从中国迁至马来西亚。总部位于埃因霍温的芯片制造商恩智浦正在新加坡建造一座新工厂。

然而,ASML仍然未列入名单。这家芯片制造公司在海外工厂生产零部件,但所有机器的组装仍在荷兰进行。ASML否认其有意在东南亚开展最终组装业务。但ASML已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机构(MIDA)签署意向书,以扩大其供应链。荷兰智慧港(Brainport)工业区正在与MIDA合作,在荷兰经济事务部和外交部的支持下,建立本地供应网络。

【原文出处:荷兰TECHZINE网】

3. 摩洛哥:摩国半导体市场崛起成为中东与北非增长热点

2025年7月17日获悉,《摩洛哥外交报》报道,研究机构IndexBox最新发布报告显示,2013至2024年间,摩洛哥半导体市场年均增长率达10.3%,在北非地区表现突出。

得益于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及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长影响,2024年摩洛哥国内半导体消费量创历史新高,尽管与沙特阿拉伯(8.34亿美元)和以色列(5.71亿美元)等市场相比仍有差距,但增长潜力不容忽视。2024年,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半导体消费量为2.7亿个单元(一单元为一个半导体器件)。预计到2035年,该地区半导体市场达3.4亿个单元,价值约25亿美元。

尽管摩洛哥当前仍存在依赖进口、基础设施不足、研发投入有限,且缺乏完善法规环境,制约了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但随着汽车和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摩洛哥具备成为区域半导体制造和创新中心潜力。若推动技术创新及外资引入,或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地区电子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原文出处:《摩洛哥外交报》】

4. 日本:海洋地球科技机构拟于2026年开采深海稀土矿物

2025年7月15日获悉,《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将于明年1月启动开创性的试点项目,从海底矿床开采稀土矿物。日本海洋地球科技机构(JAMSTEC)将派遣深海科学钻探船,在距离东京东南方向约1950公里的南鸟岛(Minami-Torishima)海岸100至150公里处展开作业。

该项目计划将一根管道下探至海面以下5500米深的海底,从中采集约35吨海底淤泥。预计每吨泥浆中含有约2公斤稀土矿物。如果成功,这将是全球首次有船只从如此深的海底回收稀土资源。

尽管中国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稀土,但日本周边专属经济区的海底也富含此类资源。仅南鸟岛周边就估计蕴含约1600万吨稀土,位居全球第三大储量。其中尤为丰富的元素包括用于电动汽车电机磁铁的镝,以及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的钆。

日本政府计划于2028财年开始将南鸟岛开采的稀土元素应用于民用领域。日本海洋地球科技机构(JAMSTEC)于2022年8月至9月在茨城县海岸附近成功提取稀土元素。该项目使用的管道下潜深度达2500米。

2027财年,日本政府还将进行另一次试采,此次将持续超过一个月,预计回收1000吨泥浆。日方官员计划在南鸟岛建设简易提炼厂,以缓解稀土压力。

【原文出处:《日经新闻》】

5. 欧盟:帮助急需中国稀土产品的企业进入紧急许可清单

2025年7月15日获悉,德国《商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已建立新机制,旨在帮助欧洲企业应对当前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应危机。

该报获得的文件显示,急需中国稀土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可通过新工具提交申请。该机制将帮助欧盟掌握受影响企业情况,并在与中方磋商时匿名提出个案以加快审批。

当前,德国企业因中国严格限制稀土出口而严重承压,所需出口许可证未获批准或审批缓慢。多家企业生产已受冲击,部分生产线甚至停工。欧委会将定期汇总紧急许可申请清单,通过双边渠道提交中国主管部门。为确保信息保密,仅向中方提供许可证编号。欧洲及德国商界虽欢迎该工具,但多名代表指出这非根本解决方案。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称此工具有助优先处理紧急个案,但企业仍处“救火模式”,任何审批或通关延误都可能严重影响生产。

关键原材料出口限制亦是中德外长柏林会晤议题。中方承诺建立“快速通道”程序加速审批。德国商界认为此举充其量是有限进展,因出口审批仍受政治因素影响,企业须拓宽供应渠道并降低对华依赖。

德国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德企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近年未减。以钕永磁体为例,去年4亿欧元进口额中91.3%来自中国,这些用于电动机的磁体多受当前限制影响。钪、钇、钕等稀土对华依赖度平均达81%,锗、镓、镁等贱金属对华进口占比约71%。

【原文出处:德国《商报》】

二、研究分析

1. Ainvest:中美科技外交与半导体政策转变及其影响

近日,Ainvest发布评论文章称,2025年中美半导体政策逆转在全球市场掀起冲击波,重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格局并改写国际贸易规则。这场剧变的核心在于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调整,撤销2025年4月对先进AI芯片的出口限制,批准英伟达恢复对华销售H20芯片。这项于2025年7月15日公布的决定,标志着经济实用主义与国家安全需求持续拉锯中的关键转折。同时,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印度和波兰成为“友岸外包”中心。投资者面临政策波动风险,需要在美国安全担忧与中国980亿美元人工智能市场潜力之间取得平衡。

近期,在英伟达CEO黄仁勋等科技领袖强力游说下,特朗普政府最终让步。政策逆转恰逢双方就稀土供应链(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展开高层谈判之际。美国似乎以放宽先进芯片准入为筹码,换取中国在材料出口方面的合作,堪称技术贸易外交的教科书案例。

对英伟达而言,禁令解除犹如救命稻草。但政策反复凸显中美科技关系的脆弱性。中国企业对美政策不可预测性心存警惕,持续重注本土芯片研发。对美国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甄别能驾驭地缘风险与技术创新双重压力的企业。英伟达4万亿美元市值与51.69%利润率使其成为行业风向标,但其长期成功取决于平衡中国市场与美安全关切的能力。AMD凭借灵活产品线与强劲研发管线,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替代选择。与此同时,台积电(TSMC)和超微电脑(SMCI)等合作伙伴也将受益于中国AI基础设施需求激增。

中美科技竞争加速半导体供应链全球洗牌。特朗普政府“小院高墙”战略(聚焦关键技术严控)推动本土制造与安全供应链投资。日本、印度、波兰等国正借“友岸外包”战略崛起,为中国依赖型生产提供替代方案。此轮调整为非美企业创造机遇:韩国凭借全球DRAM产量75%的统治地位,有望收割内存密集型AI应用需求红利。

H20解禁催化AI基础设施支出狂潮。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中国云服务商正加速GPU部署,以应对2025年980亿美元规模的AI市场。此趋势利好先进封装技术企业,例如台积电CoWoS工艺可赋能AI高性能计算。

中美半导体政策逆转预示全球科技贸易新时代降临。投资者面临广阔机遇:AI基础设施、先进封装、本土化制造皆具增长潜力。但成功需洞悉地缘动态的精微之处,跨区域配置资产、对冲政策波动、聚焦研发实力与供应链韧性企业,将成为致胜关键。

H20芯片不仅是硅晶体,更是全球舞台高风险博弈的象征符号。当中美探索这片新疆域时,投资者务必保持敏捷,随时准备在科技外交的演进棋局中捕获下一步先机。

【原文出处:Ainvest】

2.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大而美”法案对采矿业影响

近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关键矿产安全项目主任格雷丝琳·巴斯卡兰(Gracelin Baskaran)和研究助理梅雷迪思·施瓦茨(Meredith Schwartz)共同撰写的《“大而美”法案对采矿业的影响》一文。

2025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这项立法对税收与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网与医疗保健计划,以及移民与边境执法等领域实施了重大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对《通胀削减法案》(IRA)进行重大调整,废除了多项对能源行业和关键矿产供应链具有深远影响的条款。

“大而美”法案取消了关键矿产成分的逐步淘汰豁免,并实施了逐步削减政策,抵免额度在2031年降至75%,2032年降至50%,2033年降至25%,最终于2033年12月31日到期。现在,只有在2032年之前投入运营的关键矿产项目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额抵免。此外,修订后的税收抵免政策将减少对新发现的、投产时间较长的绿地项目的投资,转而青睐那些可能更接近投产时间但储量品位较低的棕地项目的遗留矿山。

该法案同时取消了关键的IRA激励措施——这些激励措施恰恰是驱动下游需求的主要动力。这不仅增加了投资者进行长期矿产投资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也将重塑长期以来由中国主导的关键矿产供应链格局。这些修订标志着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方向发生重大转变,即不再优先考虑能源转型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大而美”法案收紧了“受关注外国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 FEOC)的定义,从而扩大了被排除在福利政策之外的公司和实体范围。这些新条款旨在限制中国企业获得美国税收优惠,并阻止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关键矿产和能源项目。

当前,美国矿产项目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运营成本高昂以及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因此,许多西方项目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并且处于亏损状态——这不仅阻碍了美国私人投资,也阻碍了其合作伙伴国家的私人投资。

作者认为,拓宽有资格享受激励措施的国家范围,是美国加强矿产外交和长远提升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战略杠杆。通过扩大适用范围,美国能够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创造有意义的激励,促使它们将关键矿产出口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市场对接,而非被动接受中国的承购协议。

【原文出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3. 日经中文网:中国掌控关键矿物的真相与下一张王牌

近日,日经中文网发表评论员文章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对华关税战,揭示了中国对关键矿物供应链的掌控。在全球分断加剧的当下,世界正紧张观望,继稀土类之后,中国的下一张王牌是什么?

文章表示,日本相扑中有一种技巧叫“下勾扫腿”(日语为“けたぐり”),是在起步时侧身躲开,同时扫击对方的腿让其向前摔倒。对手冲劲越猛,这一招越有效。特朗普对中国高调加征关税,声势浩大,但中国在4月突然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如同一次“下勾扫腿”,迫使美方不得不下调关税。

稀土是纯电动汽车(EV)马达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全球约60%的稀土产量集中在中国。由于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美国福特汽车的工厂一度被迫停产,日本铃木汽车也暂停了小型车的生产。此次出口管制清晰地暴露出一个现实:没有中国稀土,全球汽车产业将难以为继。

稀土只是一个例子。国际能源署(IEA)在5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关键矿产展望》中,揭示了中国对关键矿物掌控的相关数据。在国际能源署调查的20种关键矿物中,有19种在精炼环节上,中国平均掌握约70%的市场份额。所谓“精炼”,是指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提升纯度,制成中间原料的工艺过程。例如,用于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关键原料钴,其原矿约有7成集中在刚果(金),但在精炼环节,中国掌控大约80%的市场份额。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关键矿物的市场流通量较小,供应量发生微小变化也可能引发剧烈的价格波动。

即便是产量较大的铜,在精炼环节,中国也占据超过4成的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关键矿物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在实现脱碳目标的能源转型过程中,相关技术和产品离不开它们。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带动电力需求激增,为了建设新的输电网,同样离不开作为电缆材料的铜。

不仅是矿物的开采和精炼,中国的主导地位还扩大到了使用矿物的技术和产品群。中国掌握着全球约8成光伏电池板、约6成的风力发电机、以及超过7成的EV蓄电池市场。能源转型推进得越快,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虽然这次是稀土,但中国手中握有多张牌,并可以视局势发展随时打出。

近年来,不断有观点指出中国对供应链主导地位所带来的风险。随着主张“重振制造业”的特朗普重返白宫,这一问题迅速浮出水面。报道称,日本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全方位推进供应链的多元化、采购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开发不依赖关键矿物的替代技术和回收技术,建立起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应对的体制。

【原文出处:日经中文网】

返回】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