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事务 >> 预警信息
返回

宁波企业“一带一路”境外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每周信息总第42期

发布日期:2025-02-28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FFFFF FFF2E2 FDE6E0 FAFBE6 F3FFE1 EAEAEF E9EBFE DAFAFE




2025年2月28日

总第42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俄罗斯:工贸部称发现三个中国品牌卡车存在严重缺陷

2025年2月24日获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工贸部部长阿里汉诺夫表示,俄工贸部发现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对这些车辆进行更严格的认证和检查。但是,俄工贸部拒绝透露哪三个中国品牌涉事。

阿里汉诺夫说:“我们将采取措施,包括吊销证书,并将与总检察院合作。”阿里汉诺夫指出,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积极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为了恢复平衡,工贸部正在不断正在逐步调整回收税,但这一措施还不够。

自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的汽车和卡车报废税上调10-20%。乘用车报废税的涨幅取决于发动机功率,卡车报废税的涨幅取决于车龄和车重。

【原文出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 巴西:特朗普以巴西增加进口中国钢铁为由对巴加征关税

2025年2月24日获悉,巴西《圣保罗页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指出,巴西自中国进口钢铁量大幅增加并向美国出口更多钢铁产品,是其提高钢铝关税并取消巴西免税配额的原因之一。

除巴西外,特朗普亦点名批评墨西哥和阿根廷,称这两个国家从中、俄和其他潜在钢铁产能过剩国家进口钢铁后出口美国,使美冶金行业失去发展空间,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巴西政府初步评估认为,通过谈判实现例外和豁免的可能性较小,3月12日美钢铝关税新政生效,即意味着巴西钢铝产品免税配额终止,并被征收25%关税。自特朗普首次发出威胁至今,巴西政府一直采取谨慎和沉默的策略。此前卢拉总统曾表示,若美方加税,巴西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原文出处:巴西《圣保罗页报》】



3. 欧盟:拟推《清洁工业协议》为“欧洲制造”设立配额

2025年2月24日获悉,Digital Journal报道,欧盟计划2月26日正式公布《清洁工业协议》(Clean Industrial Deal)草案,旨在整合欧盟去碳化和重振重工业的努力。该计划提出六大核心目标:降低能源价格、刺激需求、促进投资、确保关键原材料供应、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及提升劳动力技能。

根据已经散发的该协议的草案版本,《清洁工业协议》将对航运业产生冲击,航运业是最难脱碳的领域之一,并承担欧盟对外贸易的76%左右。欧洲企业为欧盟“过度监管”叫苦不迭,特别是冯·德莱恩在其首个任期内力推的环境法规以及高昂能源成本。这些成为欧洲企业在与中美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冯·德莱恩在第二任期初期调整方向,明确表示将致力于为企业减负。

欧盟还将于2月26日发布一份《可负担能源行动计划》,详细说明如何削减能源成本。法新社所刊登的一份草案表示建议各国降低电费税,并联合购买液化天然气以满足欧盟公司的需求。草案没有提及特朗普或其即将出台的关税,但冯·德莱恩此前曾建议以美国天然气替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

【原文出处:Digital Journal】



4. 法国:根据NZIA草案提出针对中国的海上风电新标准

2025年2月24日获悉,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法国能源部长费拉齐近期宣布了法国在海上风电场招标的新标准,新标准纳入了工业保护主义的条款,这在欧洲风电行业尚是首次,而新标准针对的对象明显是中国。新标准将于3月底公布,新的招标项目将于2025年9月推出。

法国能源部推出的上述新标准是按照欧洲2024年通过的《净零工业法案》(NZIA)而制定的。NZIA的目标是通过简化的监管框架来加速重要产业的转型,具体涉及的产品包括电池、风力发电机、热泵、太阳能产品、电解设备以及碳捕集和存储技术。欧盟在NZIA实施法案草案中指出“对从中国进口的依赖性增加可能威胁到欧盟的供应安全”。

此次风电场招标新标准涉及多个方面的弹性细节。首先要获得竞标的资格,每个主要部件(叶片、机舱、桅杆、浮筒)来自同一个非欧盟国家的比例不得超过50%。其次,来自“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非欧盟国家”的永磁体组件不得超过70%,回转环组件不得超过50%。再次,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足迹,以及网络安全等因素也将被纳入考虑标准。

【原文出处: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新西兰:放宽“黄金签证”规定以吸引投资者

2025年2月24日获悉,新西兰先驱网报道,新西兰正在通过放宽所谓黄金签证的规定、取消英语语言要求和减少申请人在该国逗留的天数来吸引更多的富裕投资者。

长期以来,“黄金签证”一直被用来吸引富人到较小的经济体投资,但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在内的欧洲国家已经取消了与购买房地产相关的计划。作为中右翼政府促进外商在这个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国家投资的计划的一部分,新西兰逆流而上。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新西兰,我们需要多说‘是',少说‘不'。”他表示,这些变化是为了向投资“铺开欢迎席”。

有意投资的人如果愿意直接投资500万新元(280万美元)到新西兰的企业,就可以申请签证。申请者只需在新西兰逗留21天,为期三年,即可获得居留权,而在以前的计划中,这一期限为117天,为期四年。那些愿意在五年内投资至少1000万新元并在此期间在新西兰居住105天的人也可以获得居留权。

【原文出处:新西兰先驱网】



2. 巴西:希音在巴西推广本地卖家模式应对税率变化

2025年2月24日获悉,巴西《经济价值报》报道,在对50美元以下跨境购物征收20%进口税的压力下,中国跨境电商巨头希音(Shein)在巴西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加速推广第三方卖家入驻(3P模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该平台目前销售其他商家商品的销售额已占希音在巴西总销售额的60%,拥有3万名当地卖家。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这一比例提升至85%。

希音巴西总经理费利佩・费斯特勒表示,进口税是促使公司优先发展本地卖家模式的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时尚区域化以及贴近消费市场使产品能更快送达也是重要考量。

【原文出处:巴西《经济价值报》】


3. 刚果(金):成为中国铜战略供应国

2025年2月24日获悉,路透社报道,中国在刚果(金)大规模矿业投资的回报是实物铜进口量激增。2024年,这个中非国家的精炼铜出货量同比增长71%,达到148万公吨。现在,刚果(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铜供应国。

中国企业主导着刚果(金)的铜矿带,两国之间的金属流动正在成为全球市场新的结构性动态。刚果(金)已取代秘鲁成为仅次于智利的世界第二大铜矿生产国。智利铜曾占据中国铜进口结构的主导地位,但到2024年,其出货量降至18年来的最低水平57.8万吨,仅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4.3%。

刚果(金)在中国铜进口中的份额从2020年的10%上升至2024年的36.7%,2024年第四季度进口量稳步增长。12月份进口量为16.77万吨,创下月度新高。随着刚果(金)产量的扩大,流向中国的铜金属量也将增加。

【原文出处:路透社】



4. 哈萨克斯坦:加英合资在哈开拓中亚最大铜勘探项目

2025年2月24日获悉,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建设部网站消息,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本世纪最大铜矿床的发现者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宣布,开始在全球第三大沉积铜盆地——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铜盆地开展勘探工作。

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该盆地铜储量超过2500万吨。艾芬豪矿业(占股20%)与英国帕拉斯资源公司(Pallas Resources)成立合资公司,获得在1.6万平方公里内进行勘探的许可,将运用先进的航空地球物理技术和数字数据分析。该勘探项目规模是中亚之最,也是哈铜矿勘探历史上最大项目之一。帕拉斯资源公司已整理并数字化了大量苏联时期勘探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多个潜在找矿靶区。

艾芬豪承诺在前两年投入共1870万美元用于勘探;两年后,有权在接下来四年内投入共1.15亿美元,取得控股权;如有重大铜矿发现,艾芬豪有权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并出资以获得最高80%的股份。

【原文出处: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建设部网站】



二、研究分析


1. 《外交政策》:特朗普钢铁关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近日,《外交政策》刊文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这是针对中国的长期贸易战的一部分。矛盾的是,由于特朗普和美国前总统拜登的关税,中国几乎没有直接向美国出口钢铁或铝。

然而,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加上国内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意味着其他国家现在充斥着廉价的中国金属制品。中国的钢铁产量占全球的54%,铝产量占全球的近60%。其中一些在越南等国重新包装后,最终仍销往美国。

中国的生产还造成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自己的金属制品,同时使用来自中国的钢铁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特朗普政府的逻辑是,如果北京无论如何都要通过第三国逃避关税,那么真正让中国付出代价的唯一方法就是对所有人征收关税——不像拜登团队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不过,想要削弱中国钢铁巨头的实力可能尤其困难。由于多年前出台的政策,补贴仍在推动中国国内的生产过剩。直到2020年,中国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推动了对钢铁的需求。然而,房地产泡沫已开始收缩,中国国内钢铁需求也随之收缩。

在2019新冠疫情之后,中国的钢铁产量继续增长,部分原因是受到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尽管价格已经下滑。中国经济下滑导致需求下降,迫使去年的钢铁产量略有下降。但价格仍处于历史低点,企业大多在海外寻找需求市场。

中国政府继续向钢铁行业注入资金,这似乎很奇怪,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前,中国政府已经在推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包括通过大型并购来整合生产。钢铁行业也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促使人们努力升级到更先进的熔炉。

但中国大多数钢铁行业都是国有的,这意味着它既依赖政府,又对政府施加影响。该行业直接雇佣的员工只有180万人左右,但它往往在当地非常集中,整个城镇都依赖工厂,这使得削减钢铁业的岗位具有政治敏感性。

考虑到中国对重工业的重视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力量,钢铁行业的决策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怀旧元素的影响。钢铁和铝仍然代表着真正的力量——无论是工业上还是军事上。即使失去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也不太可能动摇中国对全球金属的控制。

【原文出处:《外交政策》】



2. 《纽约时报》:“WTO陷入困境”:全球贸易怎样了?

近日,《纽约时报》发文聚焦全球贸易现状,指出特朗普近期宣布的“对等关税”措施,对二战后建立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构成正面冲击,给世贸组织带来巨大挑战。特朗普这一举措最早4月启动,旨在以美国自身关税取代全球关税来获取影响力。美国长期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进口远超出口,特朗普期望借此改变现状,认为出口多的国家对报复性提高关税会持谨慎态度。然而,众多贸易专家警告,此举或引领全球走向更高关税时代。

世贸组织于1993年成立,负责协调全球关税与贸易规则。若其他国家效仿特朗普单方面设关税,贸易将受阻,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从低成本生产商处购买商品的自由贸易承诺也会受威胁。专注贸易的欣里奇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称,世贸组织面临危机,关键在于其他成员国如何回应,是支持现行体制,还是忽视关键原则、规定与做法。

回溯历史,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署,当时仅23个国家参与,包括英国、法国等殖民大国。协定签署国同意对所有成员国征收相同关税,这一关键条款正遭特朗普挑战。此后多年,成员国为降低关税持续谈判,其中乌拉圭回合谈判意义重大,1993年达成进一步降税协议,还催生了世贸组织,负责管理关贸总协定规则、谈判及争端仲裁。

特朗普总统任期伊始,就对世贸组织仲裁小组工作不满,指责其未谴责中国等国违反自由贸易规则的出口补贴等措施,且裁决常不利于美国。特朗普还阻止世贸组织负责争端解决的最高机构法官任命,致使该机构无法正常运作。特朗普任期内贸易官员曾讨论改写关税税率但未实施,如今特朗普却准备推翻关贸总协定基本规则,通过单方面设关税,使美国与他国关税匹配,并增加关税抵消他国补贴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尤其对欧洲增值税及发展中国家高关税表示不满。

关贸总协定成立时,多数国家未工业化,许多因二战受损。发展中国家为发展制造业、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坚持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并对农业部门补贴。如今,像中国、印度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已跻身世界最大经济体行列,但在关贸总协定规则下仍保留发展中国家地位,维持较高关税和农业补贴。特朗普暗示将对征收高关税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同样高关税措施,而这些发展中国家认为自身虽工业增长,但人口不够富裕,平均收入低,仍需保持粮食自给自足。欧洲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如今陷入两难,既需对美保持贸易顺差以支付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又担心对特朗普关税报复会引发全球贸易战,毁掉世贸组织。

【原文出处:《纽约时报》】



返回】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