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贸促会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5年第98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欧洲:中资汽车业转东南亚寻机遇,欧盟未能形成替代
2025年11月3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的电池工厂已接近完工。然而由于欧洲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宁德时代正重新评估这座73亿欧元项目的规模,后续建设阶段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并考虑生产其他技术产品。
荣鼎咨询分析师阿加莎·克拉茨指出,贸易紧张、地缘政治因素及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疲软,共同削弱了中国在欧投资意愿。与此同时,中国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凸显地缘竞争对供应链的影响。投资趋势显示,中资汽车产业正转向东南亚寻求增长机遇,而欧盟其他领域未能形成替代。
欧盟要求技术转让,与中资企业存在分歧。同时,欧盟加强外资审查,并对部分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关税。尽管在欧设厂可规避关税,但分析师认为综合考虑监管风险,税率不足以驱动大规模产能转移。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2. 阿根廷:或放弃与中国航天等若干项目以换取美国支持
2025年11月3日获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据TN电视台报道,阿根廷总统米莱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后,阿根廷当局正在考虑如何削弱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这可能会影响到航天和电力领域项目。
此前,特朗普在与阿根廷总统会晤时表示,若阿根廷与中国开展军事合作,华盛顿将会感到不安。媒体指出,“他们正考虑表明愿遵守美国财政支持的地缘政治条件。这包括为参与卫星、电信、电力以及锂和铀等战略资源开发的美国私营企业提供优惠措施。”
一个选项是关闭中国在内乌肯省建造的深空测控站,该项目协议规定安装天线和后续在200公顷的土地上运营50年。报道称,圣胡安中阿射电望远镜项目也可能出现问题。当局已将完成建设必要部件扣留在海关,并且尚未签署延长协议。据报道,阿方当局还可能冻结与中方在圣克鲁斯省的电力领域合作项目。
【原文出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 意大利:拟对中国快时尚产品多征税款以保护本土产业
2025年11月3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意大利拟对中国快时尚产品征收额外税款,以保护当地时尚产业免受低成本外国进口产品的冲击。
意大利政府消息人士称,此举旨在避免意大利关键产业之一的时尚产业在市场遭遇不公平竞争。此外,意大利也可能对Temu和希音(Shein)等中国在线零售商征收这项税款。
消息人士称,意大利政府计划征收的税款,将迫使制造商承担产品废弃后的收集、分类和回收等成本。美关税政策后,欧洲各国越来越担心中国将低价商品转移到欧盟市场,以弥补它在美国的贸易损失。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4. 美国:制裁中国石油终端,中石化多家炼厂面临减产
2025年11月3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美国政府对日照实华原油码头的制裁,正在改变全球原油贸易流向,可能导致山东地区多家国有炼厂日加工量削减高达25万桶,该码头承担中国约9%的原油进口量。
Energy Aspects分析显示,中石化旗下多家通过管道与该码头连接的炼厂受影响最为严重。其中日加工20万桶的洛阳石化预计受损最大,扬子石化和金陵石化等同样面临供应中断风险。日照码头由中石化子公司部分控股,是该集团最重要的外国原油进口通道。
Vortexa 高级市场分析师李艾玛指出:“主要影响将波及通过该码头接收非制裁原油的国有炼厂,受制裁油品占该码头进口量的不到25%。”随着贸易商将货物分流至其他港口,对中国原油需求的整体影响应是短期的。
【原文出处:彭博社】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澳大利亚:西澳能源项目借力中国,澳中LNG贸易趋紧密
2025年11月3日获悉,《澳华财经在线》报道,由中集集团(CIMC)的莱佛士船厂打造,为澳洲天然气巨头 Woodside公司Scarborough能源项目定制的巨型浮式生产装置已完成收尾工作,经过40多天的航行将抵达距离西澳州海岸。
据《澳大利亚人报》,该巨型生产装置预计将在未来数十年的运营期间接收价值估计接近300亿澳元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是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第二大商品项,2024年出口价值约210亿澳元。中国政府表示将澳大利亚视为可靠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Woodside与中国国有巨头华润燃气已签署一份为期15年的供应合同,这也是其与中国公司签订的首份长期购销协议。
【原文出处:《澳华财经在线》】
2. 哈萨克斯坦:中国投资人在哈国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
2025年11月3日获悉,哈萨克斯坦资本网报道,9月份在哈注册,拥有中国股东的法人实体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了307家,是自2022年1月以来单月增量最高,总数达到7100家。
近年来,中企加快扩大在哈布局步伐,总体上,月增幅超过100家的趋势已持续近一年半,唯一的例外是2025年1月增加了98家。今年9月增长主要是小型企业,大型和中型企业在当月没有变化,新注册企业中贸易业123家、制造业34家和其他服务业31家,合计占增量的近三分之二。在哈注册企业最多的是俄罗斯,共有23100家,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企业7400家,中国总体排名位居第三。
【原文出处:哈萨克斯坦资本网】
3. 日本:日产汽车供应链禁区“破冰”,拟采用中国零部件
2025年11月3日获悉,日经新闻报道,日产汽车正在对其被视为“禁区”的零部件供应链进行改革,将以日本国内供应商为主,同时扩大采用价格更低的中国产零部件,以加快其经营重建步伐。
报道称,为改善财务结构、降低成本,扩大通用零部件的采用范围,日产放宽了零部件采购标准,过去主要依赖日本国内供应商,今后将考虑中国产零部件,同时将吸收中国零部件厂商的技术经验,以其制造成本等为参考,推动现有供应商进一步降低成本。
【原文出处:日经新闻】
4. 委内瑞拉:为应对美制裁推进煤炭增产计划确保创收
2025年11月3日获悉,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称,委内瑞拉政府与土耳其企业Glenmore Dis Ticaret Ve Madencilik A.S.重启合资企业Carboturven,于2024年12月恢复西北部Paso Diablo和Mina Norte两座煤矿的生产,2025年目标是实现1000万吨煤炭出口。
由于煤炭未被列入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范围,委内瑞拉政府将其视为重要的外汇创收渠道,2025年一季度产量已达300万吨,但部分民众反映矿区缺乏环保管控。另有相关人士称,近期美军在加勒比海域拦截运煤船致出口停滞,且矿区存储空间耗尽后生产已暂停。
【原文出处:路透社】
二、研究分析
1.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全球贸易形成三大集团新格局
近日,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发布题为《脱钩而非去全球化:贸易集团的新格局》的研究报称,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对去全球化的担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观察2015年至2023年187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全球贸易重新定位愈发清晰,政治联盟倾向超过比较优势,四分之一的国家与美结盟,四分之一与华结盟,一半仍未结盟。
2016年以来,全球贸易格局悄然发生转变。利用2015年至2023年的双边贸易流量数据,我们观察到,当前国家分为三类:一是转向美国阵营的国家,包括那些与美国贸易成本下降、与中国贸易成本上升的国家;二是向中国集团靠拢的国家,包括与美国贸易成本上升、与中国贸易成本下降的国家;三是不结盟国家,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成本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在对187个国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国家与美国结盟,另外四分之一与中国结盟,大约一半仍未结盟。以色列、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显然与中国结盟,而欧洲国家以及印度、韩国、日本和新加坡都是美国集团的一部分。有趣的是,不结盟国家的经济增长略高于集团成员国(约0.8%),因为它们可以重新调整贸易方向,使其对双方都有利。这些发现表明,到目前为止,碎片化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代价高昂。
因此,碎片化不一定意味着损失。到2023年贸易重组,使许多国家得以将贸易流向更廉价的伙伴,抵消了跨集团的干扰。区域一体化可以缓冲冲击。欧盟内部贸易成本下降,部分抵消了欧盟内部贸易成本上升的影响。然而,随着2025年贸易战的升级和集团内部贸易壁垒的增加,世界可能更接近分裂。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把重点放在保持开放的好处,同时适应多集团世界的地缘政治现实。
【原文出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
2. 《金融时报》:海上风电遭遇经济与政治“双重风暴”
近日,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刊文报道,在银行利率上升、供应链紧张以及特朗普持反对立场的背景下,当前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势头被压制。目前,全球海上风电行业在利率攀升、供应链紧张及政治支持减弱的多重压力下陷入低迷。北海地区虽拥有优越风力资源,但德国政府今年夏季的海上风电拍卖却意外流标,与两年前企业竞相高价投标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新冠疫情后,利率飙升与供应链瓶颈推高项目成本。据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数据,自2023年以来,全球已有24.1吉瓦海上风电项目被取消或推迟。行业资本支出从2022年的每兆瓦250万欧元升至300万欧元,严重侵蚀项目经济性。丹麦沃旭能源被迫筹资90亿美元并裁员四分之一,西班牙BlueFloat等企业已退出市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反对风电,暂停项目许可并干预“帝国风电场”等关键工程,导致企业投资计划冻结。欧洲政策波动同样显著:英国为避免流标提高差价合约价格,遭反对党质疑;德国、丹麦等国转向政府担保的差价合约机制,以稳定开发商收益。然而,民粹政党崛起及许可流程缓慢仍构成阻力。
与海上风电的颓势相比,太阳能发电凭借成本下降和简易许可流程快速增长。国际能源署预计,本十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太阳能占比达80%。海上风电需通过机制创新重拾动力,差价合约被视为关键工具,已在越南、菲律宾等亚洲国家推广。业内认为,当前项目清退淘汰了不合理的市场机制,使行业基础更健康。伍德麦肯兹指出,到2030年,除中国外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预计约100吉瓦,较各国政府目标缺口达140吉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制约发展,欧洲调查中国风机补贴,美国呼吁减少对华技术依赖。但行业长期基本面仍被看好,RWE公司指出海上风电具有供电稳定、远离居民区等优势,需转向“可持续增长路径”。国际能源署将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预期从212吉瓦下调至140吉瓦,但增速仍超过去五年两倍。企业高管认为,政治与成本压力倒逼行业优化机制,未来增长虽放缓但更稳健。如何平衡开发商与纳税人间的风险分担,将成为政策设计核心。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