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税务合规强监管落地:10月31日前亚马逊等平台首次报送启动,卖家需重点关注








10月13日,亚马逊官方对卖家发布了关于“涉税信息报送”的相关要求通知,通知表示,2025年10月31日之前,亚马逊将进行首次季度信息报送,范围涵盖 2025年7月至9月期间的信息。该信息报送将包含您的身份信息、交易数量、收入信息、支付给平台的佣金和服务费等信息。
一、事件背景
此次亚马逊等平台的季度信息报送并非临时要求,而是源于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第15号公告的明确规定。该政策将境外电商平台纳入涉税信息强制报送范围,要求平台于2025年10月1日至31日期间完成首次报送,涵盖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与上季度收入信息,包括收入总额、退款金额、交易数量等核心数据。
从监管覆盖范围看,电子税务局“全国互联网平台名单信息”已明确将亚马逊、Temu、TikTok、沃尔玛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纳入监管,彻底打破了部分卖家对“美国站等境外站点可豁免报送”的幻想。这一举措本质是税务部门针对跨境电商新业态的监管补位,通过平台数据直连实现对交易链条的全流程监管。
二、对跨境电商卖家的核心影响
1. 税务合规透明化,“模糊操作”空间消失
平台报送的收入数据将直接与税务系统关联,卖家的实际销售额、退款情况等核心信息不再存在信息差。此前部分卖家依赖的双清包税+个人卡收入的常见避税手段,极易因平台报送数据与自主申报数据不一致引发税务核查。
2. 备案单证要求升级,日常管理成本增加
结合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商出口退(免)税的相关规定,卖家除需确保申报数据与平台报送一致外,还需规范留存备案单证。特别是采用海外仓模式的卖家,需额外留存订仓单、租赁协议或销售佐证资料等,这对卖家的单证管理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多平台运营卖家面临“数据协同”考验
对于同时在亚马逊、Temu、Shopify等多个平台运营的卖家,各平台报送的分散数据将被税务部门整合分析。若不同平台的收入申报存在逻辑矛盾(如同一产品在不同平台的定价差异过大且无合理说明),可能引发系统性核查。这要求卖家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确保多平台数据的一致性与合理性。
4. 出口申报形式与运营实质匹配
跨境电商需梳理核心运营架构与税务申报相匹配,不同海关监管方式下出口和财税操作也需对应规范操作。若为境外主体运营,需按0110口径备齐全套资料,同时做好备案单证留存与业务背景真实性的全流程留痕,确保关键凭证可追溯;若为境内主体运营,则从海关监管代码选择(9610/9710/9810等)、出口退(免)税到记账报税等全链路环节均需要根据对应政策法规办理操作。两种模式下,都应确保申报数据与平台报送、业务实质一致,以免触发合规核查。
三、卖家应对建议:把握3个关键动作
1. 核心合规动作落地:与供应商沟通优化采购方案,明确索要匹配交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核对票据与合同和入库记录一致;对公司财税合规进行定期体检,重点核查收支对应真实业务,比对其与平台销售、税务申报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合理性,修正差异。
2. 单证规范与归档:按照海关出口申报监管代码分类整理备案单证,尤其是海外仓相关的订仓、租赁、销售凭证,采用数字化方式留存便于核查。对于缺失的历史单证,需尽快补充完善。
3. 建立多平台数据协同机制:对多平台运营的业务,统一产品定价逻辑与财务核算标准,针对不同平台的运营特点提前准备数据差异的合理说明(如区域定价策略、平台佣金差异等),避免触发核查风险。
四、总结
10月31日的首次报送并非终点,而是跨境电商税务合规常态化的起点。此次监管升级虽短期内增加了卖家的运营成本,但长期来看将推动行业告别野蛮生长,促使资源向合规企业集中。卖家需摒弃侥幸心理,以平台数据报送为契机建立规范化的财务与税务管理体系,这才是应对监管变化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信息请以国家税务总局及电子税务局发布的官方内容为准)
来源:孚遥跨境合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