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事务 >> 预警信息
返回

宁波企业“一带一路”境外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每周信息总第35期

发布日期:2025-01-03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FFFFF FFF2E2 FDE6E0 FAFBE6 F3FFE1 EAEAEF E9EBFE DAFAFE





2025年1月3日

总第35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美国:拟将算能科技列入黑名单 疑其为华为采购台积电芯片

2024年12月30日获悉,路透社报道,拜登政府计划将中国算能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单,该公司采购的台积电芯片疑似被用于华为的一款AI处理器。

在华为昇腾910B芯片系统中发现的一块芯片与算能科技公司从台积电订购的芯片相符,算能科技因此引发关注。

报道称,算能科技是最新一家因为帮助华为而将受到美国惩处的中国公司。算能科技是比特币挖矿设备供应商比特大陆的子公司。

在10月份的一份声明中,该公司表示“从未与华为有过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业务关系”。

【原文出处:路透社】



2. 日本:本田日产成立新控股公司应对特斯拉及中国车企竞争

2024年12月30日获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与日产汽车于当月宣布,双方计划成立一家新控股公司,由本田提名该公司高管及多数董事。此次整合旨在通过结构改革实现本田主导的协同效应,打造年销售额达33万亿日元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三部敏宏社长指出,面对特斯拉及中国企业的竞争,传统汽车厂商亟需加快转型步伐。

本田计划到2040年实现新车全面电动化,在2030年度前将投资10万亿日元,但目前四轮车业务表现低迷。日产则因市场竞争加剧面临困境,其2024年4月至9月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94%。日产社长内田诚表示,将通过大规模裁员和生产能力缩减推进企业重组,同时坚称并非放弃自主重建。

整合背景下,本田结束了长期坚持的技术独立路线,希望借助日产在电动车领域的经验提升开发效率。双方计划在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本田明确指出,日产需完成“转型计划”作为整合前提条件。

尽管本田在销量和市值上均领先日产,但整合仍面临重重挑战,包括如何整合海外子公司和生产体系。分析认为,日产的文化及执行力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本田与日产的整合被视为传统车企应对行业变革的尝试,但市场普遍认为日产不能完全依赖本田。

【原文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3. 欧洲: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遭遇欧盟的“关税壁垒”

2024年12月30日获悉,彭博社报道,汽车研究公司Dataforce 称,11月比亚迪和上汽集团旗下的MG等电动汽车占欧洲电动汽车注册量的7.4%,低于10月的8.2%,这是自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盟于10月底实施了附加关税,而数月的谈判未能解决贸易争端。

虽然中国生产的所有电动汽车都要缴纳关税,包括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品牌,但具体数额取决于汽车制造商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是否配合欧盟的调查。上汽集团的电动汽车目前关税总额已达到45%,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11月上汽注册量同比下降了58%。但比亚迪却继续前进,11月注册量增长了一倍多,达到4796辆。

Dataforce分析师表示,虽然关税削弱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盟的发展,但关税导致的挫折小于预期。在德国和法国,中国电动汽车11月的注册量同比下降了一半以上,而在英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7%。但英国不是欧盟成员国,也没有实施关税。

【原文出处:彭博社】

4. 印度:自华进口钢材创历史新高,政府拟研究征税

2024年12月30日获悉,路透社报道,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在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的财年中,前八个月印度从中国进口成品钢材达到历史新高,进口总量处于八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加剧了印度钢厂对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的担忧。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粗钢生产国,但在此期间是钢材净进口国。

数据显示,印度成品钢出货量为650万吨,同比增长26.6%。4月至11月期间,中国向印度出口196万吨钢材,同比增长22.8%,主要出口产品为不锈钢、热轧卷、板材、电工板、镀锌普通板或波纹板、管材、棒材和棒材等级。在此期间,中国、日本和韩国占印度成品钢材进口总量的79%。其中,热轧卷材进口最多,棒材和杆材在非板材产品类别中位居进口榜首。

廉价中国钢材涌入迫使印度小型钢厂缩减运营规模并考虑裁员,新德里已对此展开调查,以确定是否征收最高25%的保障税(一种临时税),以遏制不受限制的钢铁进口。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不同,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新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使印度钢铁需求一直保持强劲。数据显示,4月至11月印度成品钢材出口降至8年来最低水平。意大利是印度成品钢材最大出口市场,但出货量同比下降31.8%。同期印度对英国和比利时成品钢材出口分别增长16%和6.9%。

【原文出处:路透社】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印度尼西亚:投资部称中国企业承诺新投资74.6亿美元

2024年12月30日获悉,路透社报道,印尼投资部表示,数家中国公司已表示承诺在新项目上投资总计74.6亿美元,这些承诺涵盖四个生产领域的投资:多晶硅、玻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电动汽车(EV)。

印尼投资部长Rosan Roeslani于12月20日完成对中国杭州、衢州和北京的访问后,投资部于当月晚些时候发布这份声明。

该部表示,这些承诺包括红狮控股集团(Hongshi Holding Group)计划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生产硅、多晶硅、电池和零部件,其中包括一座价值50亿美元的20亿瓦发电厂,为园区提供动力。

其中,振石控股集团旗下的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计划在玻璃纤维行业投资10亿美元。万凯新材表示,该公司计划在石化行业分三个阶段投资10亿美元。印尼投资部长Rosan表示,已要求镍业公司华友控股集团在印尼建立一个研发中心。他说,该公司同意,雅加达将给予税收减免。两家公司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投资部的声明说,部长还会见了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路透社】


2. 埃及:柯力达将在埃及投资3000万美元用于纺织项目

2024年12月30日获悉,fibre2fashion报道,中国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制造商柯力达(Kelida)与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签署协议,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纺织品生产项目,该项目占地9.2万平方米,提供1000个直接就业岗位。纺织品投资是在埃及Qantara West工业区重要项目的一部分。

该合同由柯力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尤恩校与深圳SCZONE主席Waleid Gamal El-Dien签署。

柯力达90%以上的产品将直接出口欧洲和美国市场。SCZONE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另一项协议是与土耳其公司Saray Biskuvi ve Gida San AS签署的食品制造项目。

SCZONE主席表示,这些协议使西昆士兰工业区一期的合同总数达到8个。项目总投资额为3.09亿美元,占地面积751000平方米,创造约14200个就业机会。

【原文出处:fibre2fashion】


3. 哈萨克斯坦:专家称约5千家中企在哈注册

2024年12月30日获悉,哈萨克斯坦《资本报》报道,Halyk Finance发表报告称,约5000家中方参与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注册,近年中企数量大幅增加,体现出中国对哈资源和工业领域的战略兴趣。

中国企业主要关注点是采矿、能源和制造业。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油气领域合作项目,约占哈石油总产量的24%。成熟油田(如Zhanazhol、曼吉斯套和克孜勒奥尔达州的油田),通过提高出油率技术,延长油田开采年限,已成为中国投资者的重要项目。

油气类主要项目包括:中石油-阿克托别油气公司(CNPC-Aktobemunaigas JSC)和曼吉斯套油气公司(Mangistaumunaigaz JSC)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项目,中石油北部扎奇油田开发项目,哈石油公司和阿克套沥青厂的石油加工项目,连接中哈的连云港物流码头交通枢纽项目。

【原文出处:哈萨克斯坦《资本报》】


4. 越南:同奈省计划开发1000公顷的新工业园区

2024年12月30日获悉,越南新闻网报道,越南南部的同奈省计划在锦木县再建一个占地1000公顷的工业园区,预计将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目前,同奈省拥有33个工业园区,占地超过10500公顷,其中31个工业园区投入运营,入驻企业超过2000家。

同奈省在宣布该省吸引投资总体规划的会议上向17个项目颁发了投资证书。17个项目总注册资本达60亿美元,其中包括5个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和12个国内项目,涉及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房地产和半导体发展等领域。

该省计划在边和市293公顷土地上建设Hiệp Hòa区,总投资额为72万亿越南盾(29亿美元)。此外,占地1000 公顷的Bàu Cạn–Tân Hiệp工业园区将在隆城区开发,投资额为9.25万亿越南盾。

2024年前十个月,越南同奈省吸引了12.3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投资者最多。

【原文出处:越南新闻网】



二、研究分析

1. IEA:中国和印度有望成为地热能源市场的领军者

近日,《日经新闻》报道,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新报告中称,随着新兴技术为中国和印度摆脱对煤电的依赖提供了一条出路,两国可能成为地热能市场的领导者。

利用地下热水储层的可再生地热发电去年仅满足了全球电力需求的0.3%,因为它的使用仅限于美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拥有容易获取和高质量自然资源的国家。

但根据该机构的《地热能源的未来》报告,地热在全球发电中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到2050年,地热将满足15%的需求增长。报告称,如果投资充足,利用新技术开发地热能的成本在未来十年内可降低80%。

“在美国推动页岩油气革命的钻探技术现在正被用于地热,结果是,我们可以深入地下……这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IEA执行主任Fatih Birol说,下一代技术“在大约10年内可以像水电,太阳能和风能一样具有竞争力。”Birol表示,这种能源是“在亚洲取代煤炭的好选择”,对于帮助满足微软等科技公司在全球开发耗电数据中心的需求至关重要。

他补充说,无论天气状况如何,地热能都可以稳定地发电,并补充其他可再生能源不断增长的产量。

传统的地热发电厂利用地下热水储层的蒸汽带动涡轮机发电,从而驱动发电机。报告指出,被称为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新技术将为缺乏传统地热资源的国家提供机会,这些国家可以在地下更深的地方钻探,利用现有的热水资源,甚至创造新的热水资源。

报告称,到2035年,EGS等技术的成本可能会下降80%,使其与其他能源(包括具有碳捕获功能的天然气或煤炭)持平,甚至更便宜。如果降幅如此之大,到2050年地热发电将占中国、印度、东南亚和美国新增发电量的20%左右。

报告称,EGS的成本很高,但利用油气行业的专业知识可以降低成本。该报告称,地热所需投资的80%涉及可从现有油气业务中转移的产能和技能。

报告补充说:“向地热能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可能对油气行业大有裨益,为在快速增长的清洁能源经济中开发新的业务线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可以对冲未来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预计下降所带来的商业风险。”

各国政府还必须加大对能源的支持力度,以鼓励下一代技术的发展。

Birol说:“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在不损害环境标准的情况下,确保许可和发放许可证的时间不会太长。”

【原文出处:《日经新闻》】



2. FT:美资助澳建设石墨工厂,寻求削弱中国电池供应链地位

近日,FT中文网报道称,美国能源部同意向澳大利亚企业Novonix提供7.55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支持其在美国新建北美最大的合成石墨工厂,加大旨在弱化中国对全球电池供应链的控制的努力。

美国能源部已向Novonix提供7.55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用于承建位于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工厂,该厂建成后将成为北美首家大型合成石墨工厂。

Novonix首席执行官、特斯拉(Tesla)前工程师克里斯·伯恩斯(Chris Burns)表示,该协议突显出建立电动汽车替代供应链的必要性,并指出中国在汽车电池用石墨市场的份额超过95%。

伯恩斯说:“中国最近宣布加强审查向美国出口电池级石墨,凸显了国内生产高性能电池级合成石墨的重要性。”

据Novonix称,预计该厂2028年满负荷生产时每年生产的石墨可供32.5万辆电动汽车使用。

这家总部位于布里斯班的电池材料公司股价周二上涨9%。该公司股东包括韩国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并与松下(Panasonic)和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签订了供应协议。

此次达成融资协议不到一周前,另一家澳大利亚石墨生产商Syrah Resources与包括美国能源部在内的贷款方进行了谈判。此前该公司莫桑比克矿区附近发生抗议活动,导致停产并引发了贷款违约。

在用于生产汽车电池的所有原材料中,石墨是最难从中国以外的国家采购到的,而从中国以外采购组件是电动汽车依据乔·拜登(Joe Biden)的《降低通胀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有资格享受每辆最高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关键条件之一。

这种被用于生产电池阳极的碳材料要么是从矿床中自然开采出来的,要么是用针状焦制造出来的,针状焦是一种石油产品。

中国在天然石墨和合成石墨的生产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前者占到全球产量的86%,后者占到80%。而根据基准矿物情报(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中国在供应链中处于更下游位置的一些环节甚至占据更大的份额。

伯恩斯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当他在特斯拉工作时,中国对电池供应链的把控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他认为,依赖一个地区来获得关键组件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问题,不管地缘政治局势如何。

由于中国在石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美国为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提供了宽限期,在2027年年底以前,采用中国石墨生产的电动汽车仍然有资格享受补贴。

Novonix生产合成石墨,这种石墨虽说价格更贵,但能提高电池充电速度和延长续航时间,所以越来越受汽车制造商的喜爱。

然而,现在不确定《降低通胀法》中的电动汽车相关措施未来是否会生变。如果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后撤销了电动汽车补贴,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竞争的企业在电动汽车的销售上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伯恩斯表示,Novonix就田纳西州项目达成的融资安排目前是“确定的”。他认为,旨在促进美国就业和增强美国供应链的项目是一个“两党都支持的议题”。

“如果你离噪音远一点,我们仍然会看到,电池和关键材料行业将会得到支持。问题是会怎么做。”

【原文出处:FT中文网】



返回】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