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企业“一带一路”境外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每周信息总第11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巴西:对50美元以下跨境小额包裹征税20%
2024年7月5日获悉,路透社报道,巴西总统卢拉6月27日签署法案,对最高50美元的国际购物征收20%的税。自提出时,这项法案便极具争议,此次附加在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Mover)法案中得以通过。
回顾此次征税始末,自2023年2月到今年6月底,尽管巴西总统卢拉及政府官员均曾表示反对,巴国内消费者亦强烈不满,持续一年多的50美元以下跨境包裹征税风波最终还是以征税20%收场。
该事件背景是巴西跨境电商增长迅猛,巴西国内零售商反对跨境电商企业不公平竞争,其根本原因是巴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针对的是速卖通(AliExpress),虾皮购物(Shopee),希音(Shein),Temu等中国企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巨头,最终受害者是巴西国内低收入人群。
【原文出处:路透社】
2. 菲律宾:中国公民被绑架杀害案件引关注
2024年7月5日获悉,综合星洲网等媒体报道,近日,两名来自中国医疗器械公司人员赴菲律宾工作时遭绑架并被撕票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遇害两人夏某某和孙某分属两家不同的医疗器械公司,均为公司中高管理层人员。两人相约6月20日抵达菲律宾考察业务,希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却不幸遭遇绑架,于6月24日遇害。
知情人士称,赴菲律宾工作时遭绑架并被撕票的两名中国企业高管,与作案人相熟,作案人用一个空壳公司将遇害人骗到了菲律宾后进行绑架。知情人士还称,遇害人家属是在6月24日上午交付了300万元(人民币,下同)赎金,但交钱之后仍然不见放人,并且与绑匪失联,然后在当天下午与该知情人士取得联系,希望寻求帮助。
媒体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7月2日呼吁菲方彻查中国公民被绑架杀害案件,迅速逮捕并惩处凶手。据悉,这并非中国公民在菲被绑架的第一起案件。6月初,菲当局捣毁了一个由高级警官组成的绑架勒索团伙,专门针对在菲的中国和马来西亚游客。据媒体报道,6月2日,该团伙在马尼拉绑架了三名中国男子和一名马来西亚人。
【原文出处:星洲网】
3. 欧洲:制造商敦促欧盟遏制中国廉价氢能设备的威胁
2024年7月5日获悉,英国《金融时报》报道,7月1日,西门子能源和蒂森克虏伯等20家制造商致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该信指出,欧洲领导地位正受到严重威胁,欧洲贸易、竞争和产业政策的转变时机已到。
该信警告称,中国对国有氢能公司的补贴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欧洲处于明显劣势;敦促布鲁塞尔强化补贴要求,以遏制中国廉价产品进口对欧洲氢能设备制造商的威胁。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中国是该类设备的最大生产国,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37%,其次是欧洲。虽然欧洲自中国购买的电解槽数量很少,但制造商警告称,随着该行业加速发展,进口量有望增长。
欧委会已承诺到2030年生产1000万吨氢气,并进口1000万吨氢气,作为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的努力的一部分。
【原文出处:英国《金融时报》】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价值6.29亿美元的新协议以加强伙伴关系
2024年7月5日获悉,《阿斯塔纳时报》报道,6月26日,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商界领袖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跨地区论坛上签署了价值6.29亿美元的17份合作文件。
总理新闻处报道称,这些协议中最大的一项包括建设和现代化10个变电站和电力线路的合同、建设一座电气设备生产工厂的合同以及供应葵花籽油和骆驼奶粉的合同。
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塞热克•朱曼哈林率领哈萨克斯坦代表团,成员包括17个地区、大公司和企业的代表。
朱曼哈林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位居第四位。
朱曼哈林说:“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之间已经为深入互动创造了一切条件。建立新的投资伙伴关系的机会很大。”
活动期间,双方讨论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经济、交通、投资、文化和人道主义合作。
朱曼哈林还会见了正在哈萨克斯坦开展项目和寻找哈方合作伙伴的中国大型企业领导人。
【原文出处:阿斯塔纳时报】
2.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价值12亿美元的科技园区
2024年7月5日获悉,Kun.uz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已在吉扎克地区启动了多个投资项目。
这些工厂将以扎明区工业特区“Technopark”为基地运营。该工业区占地400公顷,是与中国明源公司合作建立的。
投资者计划在科技园区实施30个项目,包括电气设备、家具、建筑材料生产、机械制造和服务企业,共计将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
预计总投资额为12亿美元,未来企业出口潜力预计为7000万美元,工业产品总值将超过4.7万亿乌干达先令。
该科技园还将设立一个国际经验交流和工程技能中心,为该行业组织专家培训。此外,还将建设办公中心、商业综合体、展览馆、住宅楼和生态公园。
据官方统计,过去五年来,吉扎克地区的外商投资额增长了近39倍,从1800万美元增至7亿美元。目前,该地区共有260家外资企业。
【原文出处:Kun.uz】
3. 澳大利亚:欧美提高贸易壁垒,有利中国电动车入澳
2024年7月5日获悉,Carscoop网站报道,当美国和欧盟提高贸易壁垒时,澳大利亚向中国电动汽车敞开了大门
中国需要为其电动汽车寻找新的市场。虽然该国的汽车制造商似乎已经被挡在了美国市场之外,但他们现在面临着额外的税收,这可能会使他们的产品在欧洲失去竞争力。
然而,当西方其他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宣战时,澳大利亚却没有这样的限制,这使得该国成为一系列新车型推出的主要目标。尽管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市场一直由特斯拉主导,但竞争已经开始加剧。
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已经在ZS EV上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并计划在2024年推出PHEV MG3和EV Cyberster。与此同时,比亚迪也推出了自己的汽车系列,包括Atto 3、Dolphin和Seal,甚至在1月份勉强超过了特斯拉。与此同时,小鹏、吉利、长安、Leapmotor都计划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得益于其对关键电池材料的控制,以及生产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的能力。中国政府积极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国内电动汽车成本大幅下降。这种可负担性使得中国电动汽车在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的市场上具有吸引力。
虽然美国加大了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市场的力度,但欧盟根据对政府补贴的评估,提议征收高达38%的关税。相比之下,澳大利亚联邦自动工业商会(FCAI)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应该支持汽车市场的竞争。
FCAI发言人在接受澳大利亚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竞争的加剧确保了澳大利亚人有机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汽车,以满足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需求和价格。”中国产汽车的可用性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使澳大利亚人能够购买最适合他们工作、娱乐和家庭需求的汽车。”
澳大利亚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仍在增长,2023年的销量为9.8万辆,占澳大利亚电动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政府的国家电动汽车战略也通过激励电动汽车的使用来促成,而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机构已经承诺投入5亿美元来扩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然而,悉尼科技大学可持续未来研究所的研究主任斯科特·德怀尔警告说,趋势可能会改变。他表示:“就像我们在更发达的市场看到的那样,这里的电动汽车市场仍有停滞和放缓的风险”“这方面的挑战将是确保澳大利亚推出的充电基础设施真正跟上电动汽车销售的步伐或更快。”
【原文出处:Carscoop网站】
二、研究分析
1. 印尼:不能仅依赖丰富的矿产资源进入全球供应链
近日,印尼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称,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但随着各国对可持续性标准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个镍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试图进入全球供应链时,需要将目光投向这些自然资源以外的领域。
202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显示,印尼的镍储量居全球第一,镍是电动汽车(EV)电池的主要原料。印尼的镍储量为5500万公吨,澳大利亚(2400万公吨)位居第二。印尼的镍产量居世界首位,2023年,印尼矿山预计生产180万公吨这种银白色金属。该国是全球最大的锡矿生产国之一,而锡矿对智能手机制造至关重要。印尼锡矿去年全年产量约为52000吨,仅次于中国(68000吨)和缅甸(54000吨)。群岛国家印尼还生产钴、铝土矿和铜。
这些数据经常出现在政府吸引外国投资者进入该国的宣传中。政府官员反复表示,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可以帮助印尼打入绿色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但智库CSIS Indonesia表示,印尼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炫耀其丰富的矿产储量。“我们不能再把我们的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程度作为卖点。因为其他国家也拥有关键矿产,但他们实施更高的环境标准和做法,”CSIS印尼研究员M Habib Abiyan Dzakwan在该智库的可持续投资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拥有较高的可持续性标准可以成为更好的卖点。”
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其他重要矿产所有者也在努力确保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直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标准,以增强其竞争优势。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生产的关键矿产与印尼相似。澳大利亚不仅拥有印尼所缺乏的大量锂储量,而且还生产镍、锡等。加拿大也是镍生产国,尽管其2023年的产量仅为印尼当年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些国家正在实施相对较高的环境标准。……加拿大寻求成为可持续工业实践的超级大国。因此,加拿大关注工业物流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必要性。澳大利亚也希望利用其关键矿物成为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
国内加工是印尼关键矿产政策的基石。前总统佐科希望印尼在国内加工矿产,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一战略要求印尼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矿产。佐科的继任者普拉博沃·苏比延多计划实施同样的战略来发展印尼经济。然而,CSIS认为,政府更关注生产绿色科技产品的最终目标。例如,印度尼西亚更专注于鼓励基于电池的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采用。然而,政府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确保国内镍供应链是环保的。“理想情况下,这项国内加工政策不仅要关注最终目标,还必须确保生产方式或生产过程是可持续的。这包括密切关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Habib说。他补充道:“管理我们拥有的关键矿产没有错,但这一过程应该注意国际标准和环境。”
【原文出处:印尼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CSIS)】
2. 欧盟委员会:担忧中国支持半导体冲击欧企在华市场份额
近日,欧盟委员会担心,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寻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自给自足,欧洲的芯片制造商可能失去在中国的大量市场份额。
据彭博社报道,一份来自欧盟委员会的报告点名,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德国的英飞凌公司和日本的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都可能受到中国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影响。报道称,这份报告是为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6月26日举行的会议而准备的。报告写道:“歧视性标准、本土企业份额要求或其他非关税壁垒可用来、或已用来激励中国国内MCU(微控制器单元)公司的发展,这些公司可以利用庞大的电动车市场,从而损害欧洲和日本芯片供应商的利益。微控制器单元是一种小型计算机,用来控制电子产品中的单个功能,如激活汽车的安全气囊或控制洗衣机的水温。报告称,中国生产的微控制器单元占全球需求的30%。
彭博社3月份曾报道,中国政府已要求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等电动车生产商加大从本土企业采购汽车芯片,以提振国内半导体产业、减少对西方进口的依赖。同时,为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国已设立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投资基金,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人民币,640亿新元),募资规模远超之前两期。SEMI贸易组织预测,在2023年至2027年间,中国将有41家晶圆厂投产,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其中包括34家生产300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和七家生产200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华盛顿一直担心中国芯片制造商会逐渐扩大产能并开始向全球市场倾销大量产品,就像光伏板和钢铁产品。欧盟执行机构正评估欧企使用中国成熟芯片或低端芯片的广泛程度,但最新分析发现,上述担忧“不太可能”实现。
报告引述荷兰阿斯麦数据说,中国半导体需求极高,至少到2030年,任何额外产能都将被国内市场吸收。报告还写道,即使出现供应过剩,中国国内芯片制造商也可能会在激烈的价格战下被迫削减产能。
【原文出处: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