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企业“一带一路”境外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每周信息总第8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2024年6月14日获悉,《金融时报》报道,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正向科技初创企业施压,要求它们切断与中国支持者的联系,因为它们预计华盛顿将加强对外资所有权的控制。
据多位知情人透露,在疫情期间成立于深圳,后迁往洛杉矶的生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诗云科技(HeyGen)要求其中国投资者IDG资本(IDG Capital)、百度风投(Baidu Ventures)、红杉中国(HongShan)和真格基金(ZhenFund)向美国同行出售股份。
多位业内人士称,随着美国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会有更严格的禁止中国投资技术的规定,诗云科技在这个趋势中是第一个备受瞩目的例子。目前并没有任何规定禁止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公司的少数股权。
【原文出处:《金融时报》】
2024年6月14日获悉,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正在考虑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刚刚进入市场的新硬件。正在讨论的措施将限制中国使用一种名为“全环绕栅极”(GAA)的最先进芯片架构。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官员们何时做出最终决定,并强调他们仍在确定拟出台规定的适用范围。美国的目标是让中国更难组装构建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复杂计算系统,并在商业化之间就将技术予以封锁。
受此消息影响,英伟达股价当日一度下跌2.5%至118.74美元,超微半导体股价下跌1.9%,英特尔股价下跌不到1%。也有人透露,限制高带宽内存芯片出口的讨论也处于早期阶段。这些半导体由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公司生产,可加快内存访问速度,有助于提升人工智能加速器的性能。
【原文出处:彭博社】
2024年6月14日获悉,《联合早报》报道,日本放送协会消息称,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制裁一些企业(包括中国企业),称这些企业为俄罗斯提供可用于俄乌冲突的材料。日本放送协会(NHK)特别提到,日本政府的可能制裁行动,将锁定“疑似提供这些援助材料的团体包括中国国内企业”,并禁止它们从日本出口。
报道称,制裁准备工作已在进行,一旦决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于本周晚些时候的七国集团(G7)峰会宣布制裁措施。美国官员此前说,中国通过提供无人机和导弹技术,帮助莫斯科进行自苏联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为俄乌冲突提供支持。
美国5月对20家设在中国和香港地区的公司实施了制裁,G7领导人可能向协助俄罗斯逃避西方制裁的中国小型银行发出警告。七国集团峰会于6月13日至15日在意大利普利亚大区(Apulia)法萨诺市举行。
【原文出处:新加坡《联合早报》】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越南:海防市计划新建2万公顷经济区 申请中央批准
2024年6月14日获悉,《越南新闻》报道,海防市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席Le Trung Kien4日表示,在海防市南部开发20000公顷沿海经济区的项目正在等待中央批准。该项目已经得到市委的批准。
该经济区将成为继庭武-吉海经济区之后海防市的第二个经济区,将涵盖涂山(Do Son)、永保县(Vinh Bao)、仙郎(Tien Lang)、建垂(Kien Thuy)。
该经济区将优先投资高科技领域和现代物流,致力于成为现代国际物流枢纽,使北部港口城市能够参与区域和全球价值链。
此外,还将提出突破性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模式,在经济区内发展自由贸易区。
到2030年,该经济区的产能将达到2023年庭武-吉海经济区的80%。
这是一个大胆的项目,旨在帮助海防成为东南亚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城市。
2009-2023年期间,海防市共吸引26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今年前四个月,该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8574亿美元。
【原文出处:《越南新闻》】
2. 阿联酋:迪拜科技园持续扩建,仓储和物流能力将增长147%
2024年6月14日获悉,迪拜媒体办公室消息,6月3日至6日在加州举行的生物技术国际会议期间,迪拜科学园宣布,正在进行的扩建项目将使其仓储和物流能力增加147%,有助于满足全球对研发(R&D)需求不断增长的a级空间需求。
新的仓储和物流空间占地20万平方英尺。将为不断增长的500多个客户群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全球生命、能源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领军企业,如阿斯利康(AstraZeneca)、辉瑞(Pfizer)、百济神州(BeiGene)和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以及生命、能源和环境科学领域的6500名专业人士,以加速区域研发创新。
该项目预计明年完工,将使总可租赁仓储面积增加到33.6万平方英尺。新的存储和物流空间包括26个单元,配备高电力负荷能力,面积6000平方英尺到16000平方英尺不等。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利用迪拜科学园的战略位置,额外的存储容量可通往包括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在内的主要交通网络,该机场在计划扩建完成后将成为1200万吨货物吞吐能力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迪拜的地理条件、支持创新的立法和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等多个因素的推动下,大量机构投资和业务增长涌入,近几个月来,对优质工业和物流用地的需求超过了供应。
【原文出处:迪拜媒体办公室】
2024年6月14日获悉,Ecogeneration报道,昆士兰州政府宣布未来四年将对可再生能源和就业投资260亿美元,这是该国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承诺。预算将重点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和超级电网建设,以及网络电池和本地电网解决方案,同时在Townsville和Gladstone建立输电和培训中心。
昆士兰州州长迈尔斯强调,通过累进煤炭特许权使用费,投资将促进可再生能源转型并带来经济机会,创造就业,吸引投资,推动行业创新。去年增加的资金助力实现2035年减少75%排放量和8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德勤经济研究所警告,未达标可能导致大量工作岗位和经济机会的损失,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澳大利亚能源部长指出,投资将使昆士兰州产品更具吸引力,采用清洁能源生产,增加出口和就业,同时保护传统行业并创造服务于全球脱碳经济的新产业,如关键矿物、氢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原文出处:Ecogeneration】
二、研究分析
1.IEA: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达创纪录的2万亿美元
近日,国际能源署在其《2024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24年,全球各类能源投资将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美元将用于清洁能源,1万亿美元将用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项目。然而,报告称,对太阳能、电动汽车、核电、电网和低排放燃料的创纪录投资仍未达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所需的水平。
预计到2024年,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投资将增长7%,达到5700亿美元,主要由中东和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推动。报告强调,就整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而言,到2023年,只有4%的总资本投资(即300亿美元)分配给清洁能源。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在介绍报告时表示,这与石油行业承诺成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不符。
到2026年,新一波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将使供应能力增加50%,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卡塔尔。(由于尚未做出最终投资决定,因此数据不包括卡塔尔最近决定增加更多产能的决定)。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液化天然气市场收紧,导致莫斯科限制向欧洲的管道天然气供应。自那时以来,每年共宣布新增1400亿立方米产能,投资额约为800亿美元。然而,这些新增产能中的大部分并没有坚定的买家,很可能会出现在供应过剩的市场上。
报告估计,到2024年,中东地区各类能源投资预计将增至约1750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占15%。考虑到已宣布的气候承诺,到2030年,清洁能源投资预计将增长三倍,每投资1美元化石燃料,就有0.7美元用于清洁能源。
在关于中东的部分,报告指出,该地区的电力部门“为投资清洁能源技术,尤其是太阳能光伏装置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报告补充道:“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大大减少电力部门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报告指出,目前投入太阳能光伏的资金比所有其他发电技术的总和还要多。报告补充说,随着组件价格下降刺激新投资,太阳能光伏投资预计将增至5000亿美元。尽管海湾阿拉伯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在实施一些大型太阳能项目,但中东在清洁能源总投资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占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预计为6750亿美元,其次是欧洲(3700亿美元)和美国(3150亿美元)。“仅这三个主要经济体就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三分之二以上,凸显了国际资本流入能源的差异,”国际能源署表示。
最明显的差距是,流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份额很小。在2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中,85%流向了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只有15%流向了新兴市场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未来几年能源需求将大幅增长。新兴市场等国家投资水平低的原因归结为可负担融资渠道有限,因为这些国家的资本成本非常高,可能比发达经济体高出两到三倍,而且风险因素也较高。为能源转型提供资金将是11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主要焦点。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需要对电池存储进行投资,但目前的投资水平仍低于要求的水平。报告称,2023年对存储电池的投资将达到400亿美元,但未来六年需要增加25%。除了可再生能源,核电的份额也将增长。预计到2024年,欧洲、美国、中国和韩国等国对核电的投资将增长约20%,包括现有核电厂的寿命延长以及新建核电厂。
确保实现2030年气候承诺所需的数万亿美元资金,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是最大的挑战,而随着廉价借贷时代的结束,资本成本仍然很高。正如国际能源署报告所总结的那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文出处:国际能源署】
2.瑞士GTA:欧盟反补贴调查背景下的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流向变化
近日,瑞士研究机构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发布研究文章指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释放寒蝉效应。在欧盟尚未宣布征收临时关税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正转向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巴西、吉尔吉斯斯坦和韩国。此外,数据表明,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对欧出口增加,更多源于欧洲需求增加,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尚未主导欧洲市场,中国本土品牌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更低。
一、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出口转向新兴市场
根据“贸易数据监测公司”(Trade Data Monitor)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的32%销往欧盟,低于2023年同期的42%。同期,中国对巴西电动汽车出口份额增加了4.5个百分点,对吉尔吉斯斯坦和韩国也分别上升了约3.5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对这三个市场的电动汽车出口增幅是对欧盟电动汽车出口降幅的2.6倍。
二、中国制造电动汽车未主导欧洲市场
综合欧盟统计局(Eurostat)和国际能源署(IEA)数据,从存量看,2019年至2023年,在欧盟注册的电动汽车数量增加了1000万辆(由于部分电动汽车可能在停止使用后注销,故新注册数量可能更高)。同期,中国向欧盟出口了1,041,786辆电动汽车。这说明,自2018年以来,在欧盟注册的所有电动汽车中,中国制造的不超过10.42%。
为何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出口猛增?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数量从2021年的20.9万辆增加到2023年的43.8万辆。但也要看到,2021年至2023年,在欧盟注册的电动汽车总量增加了580万辆。由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很快,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对欧盟出口也随之增加,但占所有已注册电动汽车的比重未超过13%。实际上,202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电动汽车数量增长45.5%,但占欧盟电动汽车注册数比重仅增加了0.34个百分点,达12.87%。
三、不能忽视中国制造汽车出口的多样性
此前,据《金融时报》报道,今年1至4月,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欧洲注册量同比增长23%。其中,特斯拉、大众、本田等西方和日本品牌占54%,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占据剩余份额。基于中国对欧盟出口电动汽车数据分析,则高估了中国本土车企的出口数量。
此外,随着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即便此举将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出口挤出欧盟市场,但中国车企还可在其他细分领域对欧出口。随着中国车企在欧盟国家投资建厂,欧洲人也将看到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的回归。
【原文出处:瑞士研究机构全球贸易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