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韩国:与美商定合作应对所谓中国光伏产能过剩问题
2024年5月5日,韩联社报道,韩国和美国政府近期就合作应对所谓“中国光伏产业过剩产能外溢至全球”问题达成共识,以保护两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免受其影响。报道称,韩国外交部经济外交协调官金希相3日接受韩联社电话采访时表示,韩美两国政府4月30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第十次韩美能源安全对话中探讨了合作应对所谓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会上初步研讨了两种方案,一是各国采取进口管制应对中方过度补贴;另一种是韩美合作研发技术实力更强的产品。
消息指出,美国政府此前为重组清洁能源供应链签署《通胀削减法案》,为投资企业提供补贴以促进在美投资。近期,不少韩企加大对美投资力度。但由于中企获得巨额政府补贴后向全球市场倾销太阳能产品,中方所谓产能外溢引发各国担忧。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上月访华期间也曾对中方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的巨额补贴问题表示关切。金希相还表示,参与此次能源安全对话的两国能源企业就天然气、太阳能、风力和清洁氢能等领域的合作方案进行了讨论。韩国天然气公社还参与美企在路易斯安那州推进的气田项目,并就将此地生产的天然气进口到韩国达成协议,开创亚洲先河。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产能问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的现实情况,要秉持客观、公正和科学立场。对新能源来说,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可以说这是一种“双标主义”。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既会阻滞全球绿色转型,动摇气变合作的信心,也会挫伤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决心。
【原文出处:韩联社】
2. 欧盟:或在今年暑假前对中国电动车开征反补贴税
2024年5月4日,《联合早报》报道,欧盟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欧盟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的反补贴调查正取得进展,他暗示欧盟可能在今年暑假之前就开征反补贴关税。在被问到实施上述临时措施的可能性,东布罗夫斯基斯说,“下一步措施应该在今年暑假前实行”。当被问及会否在6月欧洲议会选举前或之后宣布临时措施,东布罗夫斯基斯含糊地表示,他无法“预先宣布具体日期”,法律框架“已设定宣布的时程,这必须获得尊重”。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欧洲版5月2日报道,欧盟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预计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新型电动车征收临时关税。欧盟对中国输欧电动车采取关税或配额限制等临时措施的法定截止日期是今年7月4日,即欧盟委员会开始反补贴调查的九个月后。
另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引述美国商业咨询机构荣鼎集团4月2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欧盟即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临时关税可能介于15%至30%,但这远不足以阻挡中国电动车向欧洲制造商发出的挑战。报告称,要阻挡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这样的强劲竞争对手进入欧洲市场,欧盟须加征45%至55%的临时关税。
路透社5月3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欧盟委员会已正式警告三家接受反补贴调查的中国电动车公司,指出它们提供给调查的资料不足。欧盟委员会去年10月通过抽样方式对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电动车企正式启动反补贴调查。知情人士称,这三家车企有权向欧盟发出的警告作出回应。上汽集团表示,将“全力配合”欧盟委员会,提供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贸易条例所需的全部资料。“不过,像电池配方等商业机敏信息应不属于提供给调查的范畴”。
【原文出处:《联合早报》】
3. 北美:石墨矿商游说美国政府对华石墨征税
2024年5月10日获悉,路透社报道,北美地区石墨矿商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三种石墨产品征收25%的关税,以“对抗中国”对汽车电池关键材料的垄断。如果此举成功,将使这些矿商与他们的主要客户——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对立起来,并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因为中国控制着全球电动汽车和其他发动机所使用的大部分关键金属。
石墨生产商依靠与汽车制造商签订承购协议作为向贷款人融资的基础,但如果整车厂可以从中国获得更便宜的石墨,他们就没有必要签订这些承购协议。OEM游说团体反对提高关税,并认为没有来自北美的可靠供应链,他们就不得不依赖中国,而关税会使他们在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石墨矿商告诉路透社,允许中国石墨自由流入北美会损害他们的融资机会,因为如果汽车制造商可以从中国廉价采购石墨,他们就会回避未来的承购协议。
由加拿大和美国石墨生产商组成的北美石墨联盟(North American Graphite Alliance)发言人埃里克·奥尔森说:“必须制定贸易保护措施,以削弱中国过度生产石墨并有效控制全球市场的能力所带来的影响。”
【原文出处:路透社】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西班牙:第三期Perte电动汽车项目征集5月开始
2024年4月30日,西班牙《拓展报》报道,西工业和旅游大臣埃雷乌宣布,政府正在完成第三期电动和互联汽车 Perte (Perte VEC III) 的准备工作,这项针对汽车行业的援助计划将于5月启动。此次Perte VEC将有5亿欧元,其中3亿欧元将分配给电池生产项目,其余2亿欧元将分配给配套的价值链。
该部长在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c)论坛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他强调,行政部门已经通过此前Perte VEC项目以直接补贴和贷款形式向该行业提供了近17亿欧元的资金。第三期Perte VEC于1月份宣布,最初计划有3亿(后来扩大到 5亿欧元)。与此同时,工业部称,预期的12.5亿Perte VEC被推迟到今年下半年公布。这样,后者成为第四期Perte VEC IV,并将主要向该行业提供贷款(约10亿欧元)。
据悉汽车集团Stellantis将参与第三期项目征集,该集团对其想要在萨拉戈萨建设电池厂能获得的资金非常不满,预计获得约2亿欧元,已经表示有兴趣申请新计划,直到获得足够金额。另一家最有可能参与新版Perte VEC的制造商是中国公司奇瑞,该公司本月正式进驻前日产巴塞罗那工厂,在那里生产整车。在该工厂(现称为埃布罗工厂),奇瑞还将帮助EV Motors重新推出埃布罗品牌,该品牌将使用这家中国公司的生产和技术平台。
【原文出处:西班牙《拓展报》】
2. 澳大利亚:计划改革外国投资审查制度
2024年4月30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查默斯日前在洛伊研究所发表演讲,提出《未来制造法案》支持项目的5个标准:必须是澳能够竞争并提高生产力的行业;有助于有序实现净零排放;可以培养本地区人们的技能;可以提高澳国家安全和经济弹性;可以发挥私营部门的关键作用,并为政府创造所值。
查默斯谈及对外国投资审查制度的改革。一是精简程序,减少等待时间和合规成本。从明年1月开始50%的案件将在30天法定期限内处理。2022-23年非房地产交易的处理时间中位数是41天。二是为了鼓励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未中标的投标人将获得申请费退还。2020-21年度,澳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审批收费8560万澳元,其运营成本仅为3610万澳元,多出的部分实际上是对外国投资的额外税收。三是采取更有力、更高效措施审查复杂或风险较高的提案,以保护国家安全。“高风险”项目包括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矿产或技术的外国投资申请,涉及敏感数据的申请,以及靠近国防设施的申请等。
【原文出处: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
3. 美国:极氪寻求在美IPO筹资逾3亿美元
2024年5月4日,路透社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公司于5月3日宣布,其计划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目标估值高达51.3亿美元。这标志着两年多来,中国公司首次尝试在美国进行大规模上市活动。据悉,极氪计划通过出售17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筹集最多3.675亿美元资金,每股价格设定在18至21美元之间。此次IPO不仅是对公司自身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当前资本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兴趣的一次重要测试。
此次IPO得到了包括吉利汽车、Mobileye和CATL在内的一些现有股东和第三方投资者的积极认购意向,他们已表示有兴趣认购IPO中发行的最多3.49亿美元的ADS。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知名金融机构则担任了此次IPO的承销商角色。
如极氪成功上市并筹集到预期资金,将进一步增强吉利旗下上市汽车公司阵容实力。吉利汽车作为沃尔沃汽车和Polestar汽车的母公司,已经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由吉利和马来西亚Etika Automotive共同拥有的跑车品牌Lotus的豪华电动汽车部门也于今年早些时候以70亿美元的估值在纳斯达克上市,进一步展示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活力和潜力。
【原文出处:路透社】
二、研究分析
1.安永:法国仍是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欧洲国家
2024年5月2日获悉,据安永5月2日公布的外资吸引力晴雨表,在国际投资整体下降的背景下,法国连续第五年位居欧洲榜首,超过英国和德国。在2023年宣布的5694个国际投资项目中,有1194项落入法国人手中,占五分之一。英国吸引了985项投资。德国由于受到经济和能源模式危机的影响,项目数量有所减少,只有733个。法国政府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满意,而第七届“选择法国”峰会将于5月13日举行,该峰会旨在促进法国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地。根据爱丽舍宫的说法,“这一极其重要的消息验证了自2017年以来所进行的所有努力和改革”。
“再工业化正在进行中”
“所有这些都是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发生的。”法国商务投资署负责人劳伦特·圣马丁(Laurent Saint-Martin)指出。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到2023年,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减少20%。相比之下,美国、中国和整个亚洲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分别增长了2%、8%和17%。
另一个令法国高层满意的原因是,在项目总数中,建立或扩大生产基地所占的比重。爱丽舍宫高兴地宣布:“再工业化正在进行中。”2023年,法国44%的投资为工业投资。2022年,这一数字为43%。
此外,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每个项目创造或维持的工作岗位数量仍然较少:法国平均每项投资创造35个工作岗位,而德国为49个,英国为61个,西班牙为299个。
2023年,外商投资为法国创造近40000个就业岗位,而英国和西班牙分别为52000多个和42000多个。安永在调查中指出:“为了促进就业,法国需要提高成本竞争力。”
法国政府认为,就业率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拥有更多的中小型项目。”负责欧洲与外交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弗兰克·里斯特(Franck Riester)说:“但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大型项目较少。”
安永还提到了另一个不利因素:与欧洲大陆相比,近年来饱受脱欧之苦的英国正在明显复苏。在法国、英国和德国这三个主要国家中,英国甚至是唯一一个在2023年录得项目地点增加的国家。安永合伙人马克·莱尔米特(Marc Lhette)认为:“说法国赢得了英国脱欧之战并不完全正确。大伦敦地区仍有50万个与金融相关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在数字和服务行业也非常强劲。”
人工智能领域的追赶
作为回应,法国政府提出了一项旨在提高巴黎作为金融中心吸引力的法案,目前正在国民议会进行辩论。法国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了追赶:2023年,以巴黎为首的法国吸引了17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2024年这一势头仍在继续,谷歌今年2月在巴黎为其新的人工智能中心举行了落成典礼。
巴黎和法兰西岛大区并不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唯一地区。由于工业的重要性,每两个项目中就有一个落户于农村地区或中型城市群,这些地区通常具有浓厚的工业特色、成熟的专业技术和劳动力储备。
【原文出处:欧洲时报】
2. 《日本经济新闻》:亚太发展中国家债务风险增加
2024年5月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风险增加。高额债务和对美元的货币贬值导致偿还压力加大。新冠疫情后,七成国家的财政收支持续赤字。
5月2日至5日,亚洲开发银行(ADB)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举行的年会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亚洲新兴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一般政府债务到2024年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2.4%,较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超过欧洲的36.2%和拉丁美洲的68.5%。低收入国家将达到44.6%,较去年增加1个百分点。
今年2月,IMF将69个低收入国家中的9个国家列为“难以偿还债务”,将25个国家列为“高风险国家”。老挝属于还款困难国家,马尔代夫、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等属于高风险国家。
【原文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外安保信息技术(北京安库)经贸摩擦预警中心、ICOVER全球安投研究信息数据库、安库风险信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