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企业“一带一路”境外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每周信息总第32期








2024年12月13日
总第32期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作出反倾销关税的临时决定 2024年12月9日获悉,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对从东南亚四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实施新的反倾销关税的临时决定。 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指责在上述四国设有工厂的中国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向市场倾销产品,导致全球价格暴跌。具体关税率在21.31%到271.2%之间,按不同公司分别设定。 商务部的正式决定预计将在2025年4月18日公布,随后将于6月2日制定关于关税执行的最终规则,并预计于6月9日发布最终执行命令。据商务部调查,美国国内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大部分为进口产品,约80%的进口产品来自此次调查的四个东南亚国家。 【原文出处:路透社】 2. 印度:光伏玻璃生产厂商呼吁对中国光伏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2024年12月9日获悉,CNBC报道,印度首家太阳能玻璃制造商Borosil Renewables希望政府对进口太阳能玻璃征收反倾销税,以反击中国制造商倾销。 印度政府已采取关税和批准型号和制造商清单(ALMM)等措施来支持国内企业,但Borosil执行主席Pradeep Kheruka认为,需要采取更多行动,特别是在太阳能玻璃已经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在基本关税的基础上对进口太阳能玻璃征收反倾销税,政府表示有意帮助当地工业发展,摆脱倾销影响”他说,虽然印度制造商效率更高,但中国企业从补贴中受益匪浅,这给了他们竞争优势他强调了引入最低进口价格(MIP)来对抗这种策略的重要性。 “例如,在7月23日宣布10%的关税后,到8月7日,中国出口商将对印度的价格降低了15%MIP,使这种倾销策略无效”。从12月1日开始,预计将暂时提高印度的电价太阳能组件的退税将从13%降至9%,而铝线和铜线等辅助产品的退税将完全取消。 【原文出处:CNBC】 3. 危地马拉: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拟开展反倾销调查 2024年12月9日获悉,危地马拉《自由新闻》报道,钢铁变压器和营销商联盟(Gremat)主席Mario Estuardo Zurión Palma宣布,目前该行业的一家公司发起针对中国的倾销调查请求。 危经济部外贸管理局(DACE)就上述请求,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目前已向14家危钢铁行业公司、22家调查相关公司和65家中国供应商发出调查通知,预计调查将持续至2025年年初。 报道称,申请反倾销调查的危钢铁公司要求对来自中国的14种钢产品征收70%-85%的关税。 【原文出处:危地马拉《自由新闻》】 4. 老挝:限制农业和林业特许权,减少矿业对环境影响 2024年12月9日获悉,马来西亚《星报》报道,老挝政府将加大力度解决开发项目特别是采矿业对环境和社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老挝政府正在取消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的特许经营权,并禁止在受保护的森林中开展新项目。老挝国家电视台援引总理宋赛·西潘敦的话称,政府将对靠近河流、农田或居民区的项目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评估。 宋赛总理在国民议会会议上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更好地管理矿物运输并修复受损的道路。 为了保障生计和防止森林砍伐,政府正在限制农业和林业特许权。开发商现在必须通过农业合同直接与当地社区合作,确保他们的项目不会影响受保护的森林地区或对居民生计至关重要的土地。 【原文出处:马来西亚《星报》】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澳大利亚:铁矿巨头FMG斥4亿美元采购徐工集团设备 2024年12月9日获悉,《澳华财经在线》报道,澳洲铁矿石巨头FMG与中国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XCMG)签订价值4亿美元的合同,决定从徐工集团采购机械设备,助力FMG在2030年前实现铁矿脱碳的目标。FMG实现脱碳目标的预算为62亿美元。 该供应合同是徐工集团在中国以外最大的采矿设备供应合同,将在至2030年的四年内为FMG供应100多台电池电动型轮式装载机和推土机等设备。首批设备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运抵FMG位于皮尔巴拉的铁矿石矿场。 2024年第三季度,徐工集团与力拓及其合资伙伴签署全球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为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供应柴油电动卡车等设备。 目前,FMG的铁矿石业务每年消耗约10亿升柴油当量,此次采购的设备每年将减少约40000升的柴油消耗。 【原文出处:《澳华财经在线》】 2. 哈萨克斯坦:哈农业企业与中企签10亿美元备忘录协议 2024年12月9日获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发布消息称,该国农业企业已与中国公司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协议。消息指出,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最大的食品和农业公司之间的谈判在农业部部长萨帕罗夫主持下在北京举行。 哈农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圆桌会议的结果是,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者与10家中国公司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备忘录和协议”。消息指出,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潜在有吸引力的领域之一是哈萨克斯坦的有机产品生产,这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价格高,并且有稳定的需求。 萨帕罗夫说:“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有需求。去年,对中国的粮食供应量增加了5倍,达到140万吨。两国元首商定在不久将来将对中国市场的粮食供应量增加到200万吨。截止2024年9个月,哈萨克斯坦公司向中国出口了110万吨粮食”。 【原文出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 越南:新加坡胜科工业有望扩大在越工业园区的投资 2024年12月9日获悉,《越南经济》报道,在新加坡访问的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Tran Thanh Man)日前与胜科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兼VSIP集团董事局主席Mr.Lee Ark Boon举行工作会议。 Lee Ark Boon表示,胜科集团将继续在越南投资更多工业园区,并计划发展低碳、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绿色数据中心,以配合越南的绿色转型方向。同时,胜科集团希望越南政府继续支持和促进这些计划的实施。 目前,胜科集团持有越南-新加坡工业园区合资有限公司(VSIP)51%的股份,该公司是越南VSIP工业园区的投资和开发商,已有28年历史。迄今为止,该集团已在越南13个中央直辖市和省份投资了18个VSIP工业园区,为30多万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截至2024年12月,新加坡是越南第二大外国投资国,投资项目约3800个,总注册资本近810亿美元。 【原文出处:《越南经济》】 4. 越南:越南电信将在北部启动价值1.3亿美元物流园 2024年12月9日获悉,越南《投资者》报道,越南电信计划将在越南北部山区省份谅山开设一个价值3.3万亿越南盾(1.3亿美元)的物流园区。 11月8日,越南电信与谅山转运中心股份公司签署了租赁谅山货物中转区项目整个基础设施的合同。该园区坐落同当-谅山边境经济区,位于高禄县富沙乡,占地143.7公顷,将包含跨部门住房区、通关区、展示场、农产品交易中心、仓库、停车场、先进的物流服务区和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等多个部分。 越南科技巨头ViettelPost的配送部门总经理Hoang Trung Thanh指出,该项目有望帮助谅山成为连接东南亚和中国的战略物流枢纽。 据SSI证券公司报告,越南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达1100亿美元,而出口额达610亿美元。在越南和中国之间最大的公路口岸友义-谅山口岸,每天约有1300个集装箱通过,相当于50万标准箱。 【原文出处:越南《投资者》】 二、研究分析 1. 《南亚》杂志:巴基斯坦外商投资的壁垒源自自身缺陷 近日,《南亚》杂志刊登文章称,巴基斯坦无法吸引大量外国投资不仅是外部全球挑战的结果,也是其自身系统性缺陷的反映。 巴基斯坦吸引外资的努力经常被描述为雄心勃勃、具有变革意义,但这些努力大多未能取得切实成果。尽管巴基斯坦提供了免税、监管豁免和宽松的法律框架等激励措施,但在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该国仍然落后于地区其他国家。政府的做法虽然表面上积极主动,但似乎忽视了阻碍投资者的结构性和系统性障碍。政策意图与现实之间的脱节揭示了巴基斯坦投资叙事和战略中更深层次的缺陷,有必要对所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批判性重新评估。 最明显的缺陷之一是政府依赖短期解决方案,而不是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通过关注免税期或放宽监管等激励措施,政策制定者试图掩盖从根本上阻碍投资的更深层次的低效率。例如,2022年,巴基斯坦吸引了价值约14.5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较2017年的25.6亿美元大幅下降。相比之下,根据各种金融监测来源的记录,邻国印度在2022年带来了836亿美元的投资,甚至孟加拉国的表现也超过巴基斯坦,达到34亿美元。这种差异凸显了巴基斯坦的零碎做法无法与提供更可预测和稳定投资环境的区域市场竞争。免税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前期成本。尽管如此,它们仍未能解决税务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巴基斯坦只有约1%的人口缴纳所得税,约占劳动力的4%。投资者不仅仅是在寻求暂时的成本节约;他们寻求稳定、透明的体系,以在投资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风险降至最低。巴基斯坦未能彻底改革其制度框架,这削弱了其激励措施的可信度,使其看起来像是权宜之计,而不是真正的改革。 巴基斯坦持续的政治不稳定是另一个使其投资前景复杂化的关键因素。最近,政治不稳定导致政府频繁更迭,而且往往是在充满争议的情况下,每届新政府都倾向于抹黑或推翻前任的政策。例如,外国投资者对能源和基础设施政策的频繁变化表示不满,这两个行业严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就中巴经济走廊(CPEC)而言,项目实施延迟和合同期限纠纷凸显了政治不稳定如何破坏长期投资。这种周期性的干扰创造了一种环境,投资者很难相信规则和法规的连续性。此外,国家无法保持一致性,这也影响了协议的执行。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指数,巴基斯坦在执行合同指标上排名第156位,与前几年相比仅有微小的进步,显示出缓慢的改善趋势。 经济动荡进一步加剧了巴基斯坦的投资挑战。高通胀和频繁的货币贬值严重削弱了投资者信心。2023年,通胀率飙升至30%左右,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而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贬值近25%。这种宏观经济不稳定给依赖稳定投入成本和可预测回报的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年的一份报告强调,货币波动是巴基斯坦外国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他们经常在汇回资金时看到利润化为乌有。孟加拉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设法保持了相对的经济稳定,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它们也能够吸引持续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巴基斯坦的监管环境同样存在问题。尽管政府宣称要减少繁文缛节,但企业仍面临严重的官僚障碍和不一致的法律适用。海外投资者工商会(OICCI)在202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监管不确定性是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的主要障碍。腐败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根据透明国际2022年腐败感知指数,巴基斯坦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33位,表明存在广泛的治理问题。这些低效率导致运营成本增加、项目审批延迟,并助长了不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例如,巴基斯坦能源行业的外国公司一再对监管审批延迟表示担忧,而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在投资者优先考虑速度和透明度的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这种低效率是无法维持的。 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不足也给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尽管巴基斯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大大增加了产能,但频繁停电仍然是现实。此外,工业平均每天面临8-12小时的停电。这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等能源可靠性至关重要的行业。此外,与地区竞争对手相比,巴基斯坦的物流基础设施排名较低。对于依赖高效供应链的行业,如电子和纺织业,巴基斯坦的缺陷是一个重大障碍。 巴基斯坦的熟练劳动力缺口进一步限制了其吸引高端投资的能力。尽管该国拥有一支年轻的劳动力队伍,但其教育体系并未让工人掌握现代工业所需的技能。根据《202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巴基斯坦在劳动力技能方面在141个国家中排名第134位。这对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等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构成了重大挑战。相比之下,印度每年培养约150万名工程专业毕业生,为高科技行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库。因此,需要熟练劳动力的投资者更有可能选择能够获得高效运营所需专业知识的市场。 最后,巴基斯坦司法系统效率低下削弱了其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纠纷解决缓慢和合同执行不力阻碍了公司承诺长期项目。根据《2020年营商环境指数》,巴基斯坦解决商业纠纷平均需要1071天,而印度只需496天。这种司法效率低下延迟了运营并增加了经营成本,因为公司必须为长期的法律纠纷分配资源。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框架,投资者就会犹豫是否要将资金投入一个他们的权利可能得不到充分保护的市场。 总之,巴基斯坦无法吸引大量外国投资不仅仅是外部全球挑战的结果,也反映了其系统性缺陷。尽管政府在提供激励措施方面做出了值得称赞的努力,但这些措施在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面前是不够的。政治不稳定、经济动荡、监管效率低下以及缺乏熟练劳动力共同创造了一个不确定和风险的环境。孟加拉国、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在解决这些核心挑战方面已经超越了巴基斯坦,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稳定和可预测的条件。如果巴基斯坦真的想扭转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超越表面的修复,实施全面改革,创造一个有竞争力和可持续的投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这些变化,这个国家可能会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地区继续表现不佳。 【原文出处:《南亚》杂志】 2. 《金融时报》:特朗普经济学在关税方面的矛盾暴露无遗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题为《特朗普经济学在关税方面的矛盾暴露无遗》(The contradictions of Trumponomics over tariffs lie exposed)的文章。文章认为,特朗普经济和贸易团队将是一群互相争斗的朝臣,美国的胁迫性经济工具并不是万能的,但特朗普未来四年肯定将使用关税工具。 特朗普提名对冲基金巨头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 担任财政部长。金融市场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自己人被选中,而不是关税斗士罗伯特·莱特希泽 (Robert Lighthizer)。这种乐观情绪因特朗普周一晚上的意外举动而冲谈,他威胁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 25% 的关税(对中国征收10%的额外关税,这一幅度令人惊讶)以打击移民和芬太尼走私。 市场观察人士已仔细研究了贝森特的往事,认为他是一位经济史学家。现在有观点认为,他正在通过一切可能的经济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关税,对世界进行外科手术式的重新排序,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在为福克斯新闻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贝森特谨慎地提到使用经济手段打击芬太尼贸易。在今年10月份的一次采访中,他谈到根据外国政府与华盛顿的友好程度,将其评为红色、黄色或绿色,并据此调整政策。 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与加拿大这样的盟友中断贸易,这完全不是贝森特风格。首先,最后期限是荒谬的,这三个国家几乎不可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击移民和芬太尼贸易。这一声明更有可能是受到新一届政府中的鹰派和反移民立场启发,贝森特这样的人物很难反击这种立场。 特朗普提名莱特希泽的门徒杰米森·格里尔 (Jamieson Greer) 为美国贸易代表。他的前老板对如何利用关税作为杠杆迫使贸易伙伴自由化并购买美国出口产品有更聚焦的想法。至于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特朗普选择了凯文·哈塞特 (Kevin Hassett),他是一位更为正统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曾在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 的亲贸易政府中任职。哈塞特支持特朗普提出的《互惠贸易法案》,该法案旨在激励贸易伙伴将关税降低到美国的水平。除了完全破坏了世界贸易组织所依据的平等对待贸易伙伴的“最惠国”原则外,这并不是最糟糕的计划,至少它推动各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一位受本能和偏见驱使、反复无常的总统领导下,经济和贸易团队将是一群互相争斗的朝臣。毕竟,这正是我们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所看到的。更见效的是看政府拥有哪些权力,能做些什么。但它的胁迫性经济工具并不是万能的,而且效力差别很大。美国的影响力在金融领域最强,尤其是美元支付体系,它可以用来孤立俄罗斯或伊朗等敌对国家。尽管如此,此类制裁并没有对俄罗斯造成致命影响,也没有迫使伊朗政权更迭。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利用商品贸易作为筹码的能力算不上一种武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贸易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尽管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比欧洲(欧盟加英国)高出约四分之一,但其在全球商品进口中的份额较小,目前只有15.9%,而2023年为17.7%。此外,除非美国全面征收关税,这与其有选择地使用关税进行奖惩的目标相矛盾,否则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贸易转移的重演,当时中国等国家的对美出口实际上是通过越南等经济体进行的。 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美国还利用技术限制试图抑制中国在半导体等行业的主导地位。安全和技术相关的权力通常可能非常有效,但很难通过此类行动以实现其他目标。 没人知道任何事情,唯一安全的赌注是特朗普将在未来四年使用关税。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措施将如何使用,目的是什么,还可能使用哪些其他经济和金融工具,或者他在任何特定时间会听谁的意见。 【原文出处: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