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1年7月20日








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拉链及其配件:秘鲁作出反倾销初裁
近日,秘鲁国家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局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拉链及其配件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征收0.66~4.84美元/千克的临时反倾销税。
●美国ITC发布对带有多功能模拟器的移动设备的337部分终裁
2021年7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带有多功能模拟器的移动设备(Certain Mobile Devices with Multifunction Emulators,调查编码:337-TA-1170)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1年3月16日作出的初裁不予复审,即不存在侵权并终止本案调查。
●印度尼西亚对进口瓷砖作出第一次保障措施日落复审终裁
2021年7月16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印度尼西亚代表团于7月14日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印度尼西亚调查机关对进口瓷砖(Ceramic Flags and Paving, Hearth or Wall Tiles)作出保障措施日落复审终裁,建议维持涉案产品的保障措施税,有效期为三年,具体如下,第一年为17%,第二年为15%,第三年为13%,措施自印尼财政部发布征税公告起生效。涉案产品的印尼税号为6907.21.91、6907.21.92、6907.21.93、6907.21.94、6907.22.91、6907.22.92、6907.22.93、6907.22.94、6907.23.91、6907.23.92、6907.23.93和 6907.23.94。本案调查期为2016年~2020年。
利益相关方应自公告发布7日内同时提交纸质和电子版的案件磋商申请。预计案件磋商将于2021年8月13日前进行。
调查机关(印尼贸易部多边谈判司)联系方式:
DIRECTORATE OF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 MINISTRY OF TRADE
地址:M.I. Ridwan Rais Street No.5, Building 2, 9th floor, Jakarta 10110
电话/传真:(62-21) 3840139
电子邮箱:dit.multilateral.ppi@kemendag.go.id
●欧盟对涉中国甜蜜素启动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2021年7月16日,欧盟委员发布公告称,应欧盟内唯一甜蜜素生产商Productos Aditivos S.A. 于2021年4月14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甜蜜素(Sodium Cyclamate)启动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损害分析期为2018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ex 2929 90 00(TARIC编码为2929 90 00 10)。除另行延期(最长3个月)外,预计复审终裁结果将于12个月内作出。
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15日内提交听证会申请。
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俄罗斯将上调石油出口关税
俄《生意人报》7月15日报道,8月1日起,轻质油出口关税从18.5美元/吨上调至20.3美元/吨,重质汽油调至67.8/吨,普通汽油调至20.3美元/吨,直馏汽油调至37.2美元/吨。
此外,还将对液化石油气征收9美元/吨的出口关税。
●秘鲁新增新冠确诊1629例 这些变异病毒正在传播
据报道,秘鲁卫生部长奥斯卡·乌加特宣布,目前,已经累计确诊15例新冠病毒德尔塔变体病例,并发布了一份由秘鲁国家卫生研究所(INS)绘制出的秘鲁现有新冠变体“地图”。
INS分析了今年1月至6月期间,从新冠患者身上采集的2579份样本,发现在秘鲁主要的新冠病毒变体是拉姆达变体,有1813例,占70.30%。其次是伽马变体,有467例,占18.11%;阿尔法变体有17例,占0.66%;还有约10%为其他变体。
INS感染学家莱利·索拉里解释说,目前在秘鲁,拉姆达变体是最具传播性的,德尔塔变体是“最可怕的”,传播更快、更致命。
据报道,周末,卫生部在利马和Callao组织了第二次“疫苗马拉松”活动。数据显示,目前秘鲁已经成功地为全国超过390万名45岁及以上的人,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即全国人口的12%,秘鲁的疫苗接种率在南美洲排名第五,超过了阿根廷(11.88%)。
乌加特宣布,下周末将组织第三次“疫苗马拉松”活动,为利马和Callao的40至44岁人群接种疫苗。
●建好海外仓 提升外贸竞争力
中国商务新闻网,近年来,中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其中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实现本土化运营的重要依托,目前也迎来新的发展期。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积极推动海外仓发展。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提高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带动国内品牌、双创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中国跨境电商海外仓超过1800个,2020年增速达80%,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面临着物流受阻和运营成本增高等困难,而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海外仓不仅有助于稳定外贸形势,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获得发展竞争力,更有利于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同时助推传统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及物流企业拓展市场,提高获取订单和履约效率,全面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尽管中国的跨境物流发展很快,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内物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鼓励企业参与跨境物流建设,有助于整个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能提升市场影响力。”
未来需锻长板补短板。2018年11月,中国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2020年,中国新增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大到105个。今年3月,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范围的扩大,加快海外仓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针对海外仓这一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配套设施目前还不够完善的问题,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鼓励相关企业参与海外仓发展。
“参与海外仓建设,企业要锻长板、补短板。”刘向东表示,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单纯销售产品的经营理念,通过“走出去”建设海外仓储物流,提供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后续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从而掌控供应链全流程,确保供需全过程安全稳定。
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独自搭建国际供应链的做法,中小微企业在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自建海外仓,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可抱团合建,并将数字化工具远程操作和管理融入全球销售网络渠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同时建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
江瀚也建议,企业在参与海外仓建设方面可考虑能否通过运用国内更多先进的互联网和数字科技的经验,真正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整个海外仓的发展。
信息来源:商务部、新华社、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