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事务 >> 预警信息
返回

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1年4月21日

发布日期:2021-04-21
【字体:】  保护视力色: FFFFFF FFF2E2 FDE6E0 FAFBE6 F3FFE1 EAEAEF E9EBFE DAFAFE
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第二次双反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

2021年4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Prestressed Concrete Steel Wire Strand)作出第二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继续有效。在该项裁定中,5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均投肯定票。
 

●土耳其对涉中国耐热玻璃锅盖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2021年4月16日,应土耳其国内生产商的申请,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1/21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耐热玻璃锅盖(土耳其语:yalnızca camdan tencere, tava ve çaydanlık kapakları)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涉案产品的土耳其税号为7010.20.00.00.0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
利益相关方应于公告发布37日内提交调查问卷。
调查机关(土耳其贸易部)联系方式:
T.C. Ticaret Bakanlığı
İthalat Genel Müdürlüğü
Damping ve Sübvansiyon Dairesi
地址:Söğütözü Mah. 2176. Sok. No: 63 Çankaya/ANKARA
电话:+90 312 204 75 00
电子邮箱:ticaretbakanligi@hs01.kep.tr, ithebys@ticaret.gov.tr
 

●美国作出非重复充装钢瓶双反产业损害终裁

2021年4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非重复充装钢瓶(Non-Refillable Steel Cylinders)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认定被主张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行为的涉案产品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在本次裁定中,5名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均投肯定票。基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终裁,美国商务部将对上述涉案产品颁布反倾销征税令和反补贴征税令。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7311.00.0060和7311.00.0090项下的产品。
 
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美国取消对越南和瑞士“汇率操纵国”的认定

新华社华盛顿4月16日电美国财政部16日发布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取消此前对越南和瑞士“汇率操纵国”的认定。
美国财政部在这份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宏观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说,目前没有足够证据可认定越南、瑞士等经济体“操纵”汇率,但它们满足美国要求加强汇率政策接触的标准。
报告称,没有其他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满足美国相关法案规定的“操纵汇率”或需加强汇率政策接触的标准。但美国将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墨西哥等11个经济体列入汇率政策监测名单。
美国财政部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大了分析各经济体经常账户和汇率政策变动的难度。
这是拜登政府上台后发布的首份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政策报告。美国媒体认为,最新报告表明拜登政府的国际汇率政策与特朗普政府相比减少了对抗性。去年12月,特朗普政府曾发布报告将瑞士和越南认定为“汇率操纵国”。
 

●碳中和目标下企业应加强四方面关键能力建设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有力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相关技术的深刻变革。对于广大企业来说,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应未雨绸缪,积极布局,加快构建绿色供应、绿色科技、绿色配置和绿色治理等四个关键能力,向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绿色供应链构建能力。被动转型不如主动转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和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政策契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供应链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最终形成企业供应链现代化布局和战略目标。企业应通过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提高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弹性。利用环境标志产品、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以及认购企业“绿证”,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强企业绿色供应链竞争力。企业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疫情后的经济发展中,新增投资中加大向绿色项目倾斜力度。国际上已有100多家跨国企业宣布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可借鉴这些国际公司的先进做法,在企业供应链政策设计中,设定供应商碳减排目标。在与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的布局与协同中不断优化绿色供应链。
第二,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绿色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绿色理念、绿色标准和绿色评价之中。绿色科技创新主要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针对低碳能源、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前沿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碳排放控制管理等进行创新活动;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主要指在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设备、绿色回收处理、绿色包装等全流程实施技术创新;绿色管理创新包括制定绿色企业管理机制、绿色认证与标准体系、绿色成本管理创新,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建立绿色营销机制、建立绿色网络化供应链、建立环境评价与管理系统以及友好型社会责任体系。绿色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于针对大气、水、土壤等问题,形成源头预防、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
第三,绿色资源配置能力。由于以前我国绿色标准和认证体系不健全,于是一些企业在融资、上市中屡屡采取“漂绿”“洗绿”的造假行为。企业绿色转型不仅需要在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底层资产的打磨上下功夫,更需要增强“绿色”在资源配置中的敏感度和引导力。利用排污权交易、碳市场、碳金融、绿色金融和生态信用体系等新型市场机制和工具,将资金配置到企业的绿色资产和绿色项目中,打造企业绿色资源配置能力。这不仅是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道之举,也将成为企业在低碳绿色发展时代降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投资浪费,规避风险、驾驭市场的基本功。
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企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者。除绿色金融外,我国融资租赁、保险、碳资产质押融资、林业碳汇、湿地碳汇、海洋碳汇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也在不断深化,为企业实现绿色配置提供更为丰富的市场工具和基础设施。
第四,公司绿色治理能力。公司绿色治理机制是企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的关键。企业绿色治理能力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公司治理机制构建的现代化程度。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压实到企业。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典》一大创新是确立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基本原则,体现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力度:企业经营发展明确违反绿色原则、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后果的合同无效。时不我待。欧盟提出2022年将开始实施碳关税,而去年欧盟企业已经开始在进口产品时加入了碳税进行成本核算,我国一些出口企业已经失去几百亿欧元订单。可喜的是部分企业亡羊补牢,马上成立了零碳产品事业部。
构建绿色治理机制的着力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内部绿色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绿色管理岗位、绿色管理制度以及绿色合规机制,对接国家生态产业创新的评估制度、生态的认证制度、生态统计制度、生态审计制度、生态核查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等体系;其二,生态价值的实现机制。这是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和生态资本转化的动力机制;其三,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和机制。ESG投资也被称为社会责任投资,是国际资本市场新趋势。ESG机制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核心因素。ESG投资中“公司治理”是提升公司现代治理体系的杀手锏。2020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香港联交所2020年《ESG指引》确立了“不披露就解释”的原则。同时,环境违法企业如果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对广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公司和发债企业,只有未雨绸缪,尽早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合规的公司现代治理体系,方能从容应对,赢得先机。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中心研究员)
 

●世界经济关键词:通胀来袭?

中国商务新闻网:美国发布的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包括汽油在内的能源价格涨幅尤其高。截至今年3月,汽油价格在过去12个月里上涨了22.5%。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财政大力发债,央行降低利率,利用充沛的资金对冲疫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埋下了日后通胀的隐患。民众一直担心的物价上涨终于还是来了……
输入性通胀似乎避无可避。4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助推了中国进口增长。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截至3月份,铁矿砂进口价格连续7个月同比上涨,铜矿砂进口价格连续11个月同比上涨,大豆进口价格连续4个月同比上涨,原油进口价格也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跌走势。在美国巨量财政刺激和经济复苏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或将再次上涨,须进一步关注输入性通胀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生产价格指数(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同比上涨4.4%,走上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预示着中国通胀已兵临城下,虽尚未传达到终端,但最近中国一方面表明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一方面3月份社会融资数据和货币供应量增速都不及预期,意味着央行对国内通胀抬头的警惕和对货币政策从去年宽松到如今适度从紧的细微变化。在3月份社融数据发布的当天(4月13日),A股大跌也表明了对国内后市资金的不乐观。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更是直接在微博喊话:“‘通胀来袭’!2021年经济形势的关键词。”
但美国显然并不想就此收手美元的超量发行,美联储曾多次表示,通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2%左右的目标水平之上。面对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的数字,美联储依然发声,将容忍暂时的通胀。分析人士预计,在加息之前,美联储将允许通胀比此前预期的更高。美联储的做法遭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著名经济学家、克林顿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认为,拜登总统的财政计划是美国40年以来最不负责任的财政计划。未来,尤其是疫情结束后,美国有1/3的可能性陷入通胀。
针对美联储的态度,专家预测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普及、进入后疫情时代,伴随着经济复苏步伐,人们对于通胀上行的预期会逐渐得到增强,今年基础原材料类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这无疑会引发全球通胀风险的升温。
另外,通胀还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不断走高。美国房价较去年涨了5.7%,主要城市涨幅超过10%。韩国首尔近一年来,房价的涨幅超过20%;最近4年里,房价涨幅达74%。日本东京、新宿等地房价涨幅达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土耳其和俄罗斯涨幅已经超过20%,堪称全球之最。目前全球房价大涨的城市中,大部分都是全球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首尔等,而其他的非一线城市的房价早就失去了增长潜力。这也显示出经济的又一条规律:通胀带来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信息来源: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环球时报等


返回】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